香木菌桂,中药名。为木犀科植物柊树Osmanthus heterophyllus (G. Don) P. S. Green的树皮及枝叶。分布于我国台湾省,其他地区广有栽培。具有补肝肾,强腰膝,消疮毒之功效。用于腰膝无力,痈肿疔毒,百日咳。
入药部位树皮及枝叶。
性味味微苦,性凉。
归经归肺、胃经。
功效补肝肾,强腰膝,消疮毒。
主治用于腰膝无力,痈肿疔毒,百日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饮。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时间全年均可采,晒干或鲜用。
形态特性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树皮光滑,灰白色。幼枝被柔毛。叶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4.5-6(-7)厘米,宽1.5-2.5(-3)厘米,先端渐尖,具针状尖头,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叶缘具3-4对刺状牙齿或全缘,齿长5-9毫米,先端具锐尖的刺,上面腺点呈细小水泡状突起,下面不明显,中脉在两面明显凸起,上面被柔毛,近叶柄处毛尤密,幼叶更密,羽状网脉在上面明显凸起,下面不明显;叶柄长5-10毫米,幼时常被柔毛。花序簇生于叶腋,每腋内有花5-8朵;苞片长2-2.5毫米,被柔毛;花梗长5-6毫米,无毛;花略具芳香;花萼长1-1.5毫米,裂片大小不等;花冠白色,长3.5-5毫米,花冠管极短,长1-1.5毫米,裂片长3-3.5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基部,与裂片几等长,花丝长2-3毫米,花药长1-2毫米,先端有一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3毫米,花柱长约2毫米,柱头头状,明显2裂;雄花内的不育雌蕊呈圆锥状,仅长约1.5毫米。果卵圆形,长约1.5厘米,径约1厘米,呈暗紫色。花期11-12月,果期翌年5-6月。
生长环境分布于我国台湾省,其他地区广有栽培。
相关论述《现代实用中药》:“为消毒药,外用治痈疔及肿毒;内服于百日咳亦有效;补肝肾,健腰膝。”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石晋丽 - 教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