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结直肠家族性息肉病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家族性息肉病又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婴幼儿时期并不发病,因此,不属先天性疾病,好发于青年,一般15~25岁开始出现症状,30岁左右最为明显。其特点为结、直肠内布满息肉状腺瘤,大小不等。如不及时治疗,至中年时几乎全部病例将发展为结、直肠癌。

病因FAP的病因近年已经明确,是5号常染色体长臂上(5q21)抑制基因的缺失,此基因已经被克隆,并且已经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明确其发病机制。但临床上有约20%的患者没有家族发病史,其基因检查也可以正常,可能为基因突变而发病。在家族成员中,只限于有息肉病的人才能将此病传给下一代。如果到35~40岁尚未发病,即使有家族史,一般也认为已不再发病。

临床表现在出现症状前息肉往往已发生多年,这也是FAP家族成员需常规检查的原因。家族性息肉病的常见症状为便血、黏液便、腹泻和腹痛。便血从隐血试验阳性到肉眼见大便带小血块不等。但一般出血量不大,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腹痛一般不剧烈,为隐痛不适。直肠下段瘤体较大者,便后可脱出肛门外,呈暗红色、乳头状肿物。有些患者呈全身消耗症状,如乏力、体重下降、贫血等。

诊断家族性息肉病的诊断并不困难。有家族史,青年期开始发病,有便血、腹泻、黏液便、腹痛中的一种或几种临床症状,即应高度怀疑本病。可通过直肠指检扪及许多大小不等的念珠串样质软肿物。纤维结肠镜可见整个结、直肠布满大小不一的息肉,息肉数目常超过100个,而一般多发性息肉患者数目最多只有几十个,息肉颜色可呈红色或黄白色,有的表面糜烂、出血点或有分泌物覆盖。在部分肠段,黏膜表面密布大小息肉,难以看到正常黏膜,这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X线气钡双重造影可见肠腔充盈缺损,并可估计结肠受累的范围。有些患者无家族史,但只要具有上述典型特征,病理改变为腺瘤,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病变只侵及结、直肠,不伴肠外病变,也可诊断本病。有条件者可经染色体等细胞分子生物学检查,找到遗传病变的证据。

鉴别诊断FAP的鉴别诊断主要是一些肠息肉病合并不同程度的肠外表现的综合征。

1.Gardner综合征

(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本病也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病变基因与FAP不同。它的临床特征为息肉除分布于结、直肠外,小肠往往受累。发病年龄比FAP晚,多在30~40岁,但同样有较高的癌变率。此综合征常并发下列情况的一种或多种肠外表现,甚至有些患者在息肉出现前先发生肠外表现:①骨瘤或骨疣,主要在上颌骨及颅骨;②上皮样囊肿;③软组织纤维瘤;④硬纤维瘤;⑤手术后的肠系膜纤维瘤病;⑥牙异常,有埋伏牙、过剩牙、痕迹牙;⑦甲状腺癌。

2.Turcot综合征

是指息肉病伴有中枢性神经系统肿瘤。此综合征与FAP在息肉病方面的区别是:①息肉数目不及后者多,一般20~100个;②息肉直径往往很大,>3cm;③癌变率一样较高,但发病年龄提前,往往在20~30岁已经癌变。此外,Turcot综合征与Gardner综合征遗传特征相比较,前者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间有一代不发病。

治疗由于FAP癌变率高,迟早会发展为癌,因此原则上一经确诊,需积极争取早期手术。有FAP家族史的家庭成员,常在没有症状前即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