榉树叶,中药名。为榆科植物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Mazz.的叶。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南等地,陕西、河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亦产。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主治疮疡肿痛,崩中带下。
入药部位叶。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入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主治疮疡肿痛,崩中带下。
相关配伍治妇人崩中下五色,或赤白不止:榉树叶三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麦门冬二两半(去心,焙),干姜一两(炮制,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普济方》榉树叶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榉树,又名大叶榉《全国中草药汇编》,榉榆、血榉《新华本草纲要》。乔木,高达25m。一年生枝密被柔毛。叶互生,硬纸质;叶柄长1-4mm;无托叶;叶片椭圆状卵形、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10cm,1.5-4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上面粗糙,具脱落性硬毛,下面密被柔毛;边缘具单锯齿;侧脉7-15对。花单性,稀杂性,雌雄同株;雄花簇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或苞腋,雌花1-3朵生于新枝上部的叶腋;花被片4-5;雄蕊与花被片同数而对生;雌花仅有雌蕊1,子房1室,花柱2,斜生。坚果上部偏斜,直径2.5-4mm。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南等地,陕西、河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亦产
鉴别药材性状:叶常皱缩,展平后长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10cm,宽1-4cm,上面绿褐色,粗糙,有脱落性硬毛,下面色稍浅,密生淡灰色毛,叶脉于下面明显,侧脉7-15对,叶缘具波状单锯齿;叶柄长1-4mm。纸质,脆而易碎。
相关论述《日华子》:“冷,无毒。”
姚可成《食物本草》:“味苦,寒。”
《新修本草》:“嫩叶,挼贴火烂疮有效。”
《日华子》:“治肿烂恶疮,盐捣罯。”
姚可成《食物本草》:“作饮凉心肺;挼贴火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疔疮。”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柳萍 - 硕士,副教授 - 广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