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球核荚蒾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球核荚蒾,中药名。为忍冬科植物球核荚蒾Viburnum propinquum Hemsl.的叶或根。分布于陕西、福建、贵州、江西、云南、湖北、浙江、四川、广西、广东、湖南、甘肃。具有散瘀止血,续筋接骨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外伤出血。

入药部位叶或根。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肝经。

功效散瘀止血,续筋接骨。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外伤出血。

相关配伍1、治骨折、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球核荚蒾适量,捣烂,用酒调敷患处。

2、治创伤出血:球核荚蒾适量。研细末,撒布患处。(1-2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或调敷;或鲜品捣敷。

采集加工叶春、夏季采,根全年均可采。均鲜用或晒干,根用时切断。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高达2m,全体无毛;当年小枝红褐色,光亮,具凸起的小皮孔,二年生小枝变灰色。幼叶带紫色,成长后革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至椭圆状矩圆形,长4-9(-11)cm,顶端渐尖,基部狭窄至近圆形,两侧稍不对称,边缘通常疏生浅锯齿,基部以上两侧各有1-2枚腺体,具离基三出脉,脉延伸至叶中部或中部以上,近缘前互相网结,有时脉腋有集聚簇状毛,中脉和侧脉(有时连同小脉)上面凹陷,下面凸起;叶柄纤细,长1-2cm。聚伞花序直径4-5cm,果时可达7cm,总花梗纤细,长1.5-2.5(-4)cm,第一级辐射枝通常7条,花生于第三级辐射枝上,有细花梗;萼筒长约0.6mm,萼齿宽三角状卵形,顶钝,长约0.4mm;花冠绿白色,辐状,直径约4mm,内面基部被长毛,裂片宽卵形,顶端圆形,长约1mm,约与筒等长;雄蕊常稍高出花冠,花药近圆形。果实蓝黑色,有光泽,近圆形或卵圆形,长(3-)5-6mm,直径3.5-4mm;核有1条极细的浅腹沟或无沟。

生长环境生于山谷林中或灌丛中,海拔500-~1300m。分布于陕西、福建、贵州、江西、云南、湖北、浙江、四川、广西、广东、湖南、甘肃。

附注全株亦可入药。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杨扶德 - 教授 - 甘肃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