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地蜈蚣,中药名。为捩花目、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根和叶入药,性平味微酸、涩,具有活血散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来源为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的根和叶。
形态特征攀援或缠绕灌木,长达3米;茎灰褐色,具纵条纹,被微毛,老渐脱落。叶薄纸质,椭圆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6.5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渐尖,有时具小尖头,基部楔形,稀圆形,无毛,边缘下卷;侧脉不明显,每边约5条,纤细。聚伞花序假伞形状,腋生,比叶为短,着花5-6朵;花序梗比花梗短,花梗纤细柔弱,不等长,无毛;小苞片钻状渐尖,被柔毛;花萼5深裂,外面被柔毛,内面基部有5个腺体;花冠白绿色,辐状,花冠筒长2毫米,裂片卵状长圆形,镊合状排列;副花冠裂片卵圆形,肉质隆肿,顶端短渐尖;花药近正方形,顶端具圆形膜片;花粉块每室1个,圆球状,平展;子房无毛;柱头盘状五角形。蓇葖披针形,长6.5厘米,直径1厘米,无毛;种子宽卵形,扁平,长4毫米,宽2毫米,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种毛长2厘米。花期4-8月,果期9-12月。
1
分布区域产于广东、广西。分布于越南。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500米以下山地疏林中及平原旷野灌木丛中。
采集加工随时可采,晒干,一般鲜用较好。
性味味微酸、涩,性平。
功能活血散瘀,解毒。
主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30-60g,捣烂取汁冲白酒内服,药渣敷于伤口周围。
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延萍 - 副教授,博士生 - 河南科技大学制药学院制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