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茎朱砂根,中药名。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矮茎朱砂根Ardisia brevicaulis Diels.的根。分布于我国西南至台湾,湖北至广东等地。性寒味苦、涩,具有清热利咽,活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痈疮肿毒,蛇咬伤,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
入药部位根。
性 味苦、涩,寒。
功 能清热利咽,活血消肿。
主 治咽喉肿痛,痈疮肿毒,蛇咬伤,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1、白喉:鲜矮茎朱砂根100g。加水1kg,小火煎二小时,滤去渣。分八份,每隔二小时服一次。(《中草药土方土法》)。
2、治腰痛:矮茎朱砂根,泡酒服,一天服二次。(《中草药土方土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面调敷。
1
生理特性矮小灌木,具匍匐生根的根茎;直立茎高10-15厘米,幼嫩时被微柔毛,除侧生特殊花枝外,无分枝。叶片坚纸质,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至近长圆形,顶端急尖且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长7-14 (18) 厘米,宽2.5-4.8 (6) 厘米,近全缘,具不明显的边缘腺点,叶面无毛,背面被细微柔毛,尤以中脉为多,具疏腺点,侧脉 (7) 10-13对,与中脉几成直角,至近边缘上弯,连成远离边缘的不规则的边缘脉;叶柄长1-1.5 (2) 厘米,被细微柔毛。伞形花序,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花枝长2-5厘米,除近顶端(即花序基部)有1-2片叶外,其余无叶或全部无叶;花梗长1-1.5厘米,花长4-5毫米,花萼基部连合达1/3,萼片披针形或卵形,长约2毫米,外面有或无毛,里面无毛,具腺点;花瓣粉红色,卵形,顶端急尖,长约5毫米,有时达7毫米,外面无毛,里面被疏细微柔毛,具腺点;雄蕊较花瓣短,花药披针形,背部具腺点;雌蕊与花瓣等长,无毛,具腺点;胚珠6枚,1轮。果球形,直径约6毫米,鲜红色,具腺点,宿存萼与果梗通常为紫红色。花期6-7月,果期10-12月。
产 地我国西南至台湾,湖北至广东(海南岛未发现),海拔400-1260米的密林下,荫湿的地方。
2
采集加工秋、冬采挖,洗净,晒干备用。
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朱广伟 - 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