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海藻石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海藻石,中药名。为珊瑚藻科植物太平洋石枝藻 Lithothamnium pacificus (Fosl.) Fosl.、冈村石叶藻 Lithophyllum okamurai Fosl. 的钙质化藻体。太平洋石枝藻分布于辽宁、山东等沿海;冈村石叶藻分布于浙江沿海。具有清肺止咳,化痰软坚,利水通淋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喘,痰稠,吐血,瘰疬瘿瘤,淋病,小便不利。入药部位

钙质化藻体。

功效清肺止咳,化痰软坚,利水通淋。

主治用于肺热咳喘,痰稠,吐血,瘰疬瘿瘤,淋病,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采集加工夏、秋季在海边产区采集,用清水漂洗,除去盐质及泥沙,晒干。

形态特征1、太平洋石枝藻:藻体紫红色或暗红色,皮壳状,径4-8cm,厚1-2mm,重度钙化,表面有许多分枝状瘤状突起,高2-6mm,径2-4mm,基部均已融合在一起。纵切面观表皮层为2-3层细胞组成,最外一层为“覆盖细胞”,表皮以下为“围层”细胞呈亚方形,径5-7μm,或矩形带圆角的细胞,径5-7μm,高10-16μm,常呈层状排列,占藻体组织的大部分。下为“基层”,厚65-90μm以上,矩形细胞长12-24μm,径5-7μm,由数层平行于固着基质排列而成。在“基层”和“围层”相邻藻丝之间的细胞互相融合现象普遍存在。孢子囊生殖窝在皮壳上均有分布,所呈疣状突起的内径为180-390μm。

2、冈村石叶藻:藻体灰粉红色,半球形团块状,钙化成石灰质,直径2-3cm,表面密被乳头状突起。

生长环境1、太平洋石枝藻:生于潮间带2-3m或更深处的礁石上或牡蛎壳等基质上。分布于辽宁、山东等沿海。

2、冈村石叶藻:生于低潮线附近至潮下带岩石上。终年生长。分布于浙江沿海。

性状鉴别本品呈珊瑚样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灰白色或灰黄色。表面较光滑,但可见藻体突枝,呈瘤状,有的附着基质。体较重,质硬脆,断面较疏松。气微腥,味微咸。

1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周淑媛 - 博士、助理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