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原子是单电子原子,也就是说,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其余元素的原子,其电子数都超过一个,例如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在原子核外电子的数目和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各电子层上电子的数目,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与电子层的关系为2n的平方,通常人们也称第1层为k层,第2层为L层,第3层为M层,第四层为N层。依此类推。
分布原理根据原子光谱实验的结果和对元素周期系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核外电子分布的基本原理。
(1)泡利(Pauli)不相容原理
在同—原子中,不可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每—个轨道内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2)能量最低原理
多电子原子处在基态时,核外电子的分布在不违反泡利原理的前提下,总是尽先分布在能量较低的轨道,以使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
(3)洪特(Hund)规则
原子在同—亚层的等价轨道上分布电子时,将尽可能单独分布在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或称自旋平行)。这样分布时,原子的能量较低,体系较稳定。1
电子能级原子轨道的能量主要与主量子数(n)有关。对多电子原子来说(除H外其它元素原子的统称),原子轨道的能量还与副量子数(Z)和原子序数有关。
原子中各原子轨道能级的高低主要根据光谱实验确定,但也可从理论上去推算。原子轨道能级的相对高低情况,若用图示法近似表示,就是所谓近似能级图。在无机化学中比较实用的是鲍林(Pauling)近似能级图。
某元素只要根据其原子光谱中的谱线所对应的能量,就可以作出该元素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图。
在图中每一个小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小圆圈所在的位置的高低就表示这个轨道能量的高低(但并未按真实比例绘出)。图中还根据各轨道能量大小的相互接近情况,把原子轨道划分为若干个能级组(图中实线方框内各原子轨道的能量较接近,构成一个能级组)。“能级组”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是相对应的。
从图可以看出:
(1)各电子层能级相对高低为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