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青春期龈炎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青春期龈炎是一种发生在牙龈的炎症性疾病,细菌感染和患者全身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是患病的主要原因。该病发生于青春期,临床表现为牙龈红肿、肥大、易出血。患者牙龈的颜色、形态和质地等的改变与单纯细菌感染导致的牙龈炎症相似,但牙龈炎症和肿胀的程度较重,往往超过局部刺激的程度,且易于复发。若及时进行治疗,青春期龈炎通常是可逆的,即牙龈可恢复健康,但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疾病介绍

青春期龈炎见于一部分处于青春期的人群,男女均可患病。一项包括127名11到17岁少年儿童的研究表明,青春期龈炎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降低,每位少年儿童平均发病牙龈数与炎症持续时间和牙龈发炎时口腔卫生情况有关,但炎症的严重程度与口腔卫生因素没有明显相关性。另一项同样包括11到14岁少年儿童的研究表明,青春期龈炎患者牙龈中存在的与临床指标相关的细菌主要为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其他研究报告发现激素水平改变与中间普氏菌和产黑素普氏菌的共同致病作用。

青春期龈炎的发病与局部牙菌斑聚集有关,但牙龈炎症增生的程度往往明显超过局部刺激的程度。牙龈炎症主要表现在牙龈边缘和龈乳头区,局部牙龈红肿肥大,易出血,有时牙间龈乳头可以呈球状增生,通常以唇侧牙龈为主。由于舌的机械运动可防止食物堆积,故舌侧牙面不易积累大量局部刺激物,该侧牙龈球状增生较少见。青春期龈炎牙龈肿胀具有普通慢性牙龈炎症的临床特点,但与之不同的是,青春期龈炎牙龈增生的程度与局部菌斑积累等刺激程度不符,且易大面积复发。青春期后,牙龈炎症增生会逐渐自行减轻,但只有彻底清除菌斑和牙石之后牙龈炎症才能彻底消失。

青春期龈炎与牙面菌斑堆积以及内分泌水平的变化明显相关。牙菌斑的堆积是青春期龈炎患病的基础。这一年龄段的人群,由于恒乳牙更替、牙列不齐、口呼吸及戴矫治器等,造成牙齿不易清洁,加之该年龄患者一般不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刷牙、用牙线等,易造成菌斑的滞留,引起牙龈炎,而牙结石一般较少。内分泌水平的变化是该疾病发生的重要促进因素。人体血液循环中的性激素(最重要的是雌激素和睾丸激素)可以作用于牙龈组织,是其对于细菌刺激的反应加重,也就是说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少量的细菌刺激就有可能导致较为重度的牙龈炎症反应。有学者提出青春期龈炎的诊断应根据激素水平来确定,对于牙龈反应加重的女性患者,其雌激素水平至少≥26pmol/L;对于男性患者,其睾丸激素水平应达到≥8.7nmol/L。需要注意的是,发生炎症的前提是菌斑的堆积,如果口腔卫生维护良好,牙面细菌的量很少,单纯的激素作用是不会导致炎症的。也就是说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减少牙面的菌斑堆积对于青春期龈炎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12

病理生理青春期龈炎的病理表现是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牙龈毛细血管的增生、扩张和充血,血管的通透性提高,渗出增加,牙龈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有时可以出现牙龈胶原纤维的变性破坏。1

发病机制口腔卫生不佳、牙齿清洁不彻底等可以导致积聚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软垢和牙石增多,刺激局部牙龈产生炎症,组织增生肿胀、毛细血管扩张、炎症细胞聚集,临床表现为牙龈慢性炎症改变。牙龈是性激素的作用器官之一,青春期少年儿童体内性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导致牙龈组织对菌斑等局部刺激物的反应性增强,产生较明显的炎症反应,或使原有的慢性龈炎加重。3

发病原因局部因素菌斑仍是青春期龈炎的主要病因。这一年龄段的人群,由于乳恒牙的更替、牙齿排列不齐、张口呼吸及戴矫治器等,造成牙齿不易清洁,加之该年龄段患者不易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刷牙、用牙线等,易造成菌斑的滞留,引起牙龈炎,而牙石一般较少。

全身因素青春期少年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是青春期龈炎发生的全身因素。牙龈是性激素的目标组织之一,由于内分泌的改变,牙龈组织对菌斑等局部刺激物的反应性增强,产生较明显的炎症反应,或使原有的慢性龈炎加重。13

临床表现疾病症状患者年龄在青春期前后,牙龈的变化为非特异性炎症,牙龈边缘和龈乳头均可发生炎症,其明显的特征是轻刺激易出血,龈乳头肥大,牙龈色、形、质的改变与普通炎症性牙龈病相同。牙龈鲜红或暗红;牙龈边缘和龈乳头组织水肿圆钝,失去原有的扇贝状外形,牙龈肿胀形成假性牙周袋;质地松软,施压时易引起压痕;探诊及刷牙后易出血。牙龈炎症肥大的程度超过局部刺激的程度,且易于复发。可有牙龈增生的临床表现。口腔卫生一般较差,可有错牙合、正畸矫治器、不良习惯等因素存在。

疾病危害若不及时治疗牙龈炎症,长期发展可能导致慢性牙周炎,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引起牙齿松动缺失。若其他局部因素如牙齿排列不齐、张口呼吸等得不到及时纠正,可能影响口腔和面部形态发育及正常功能。

并发症当伴有牙齿排列不齐、张口呼吸或者正畸矫正器等因素时,青春期龈炎患者可以伴发较为严重的牙龈增生,有时牙龈可以覆盖部分牙齿,甚至影响到进食,部分情况下需要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124

诊断鉴别辅助检查**1. 血液学检查:**性激素水平升高,但这并非临床常规检查;

**2. X线检查:**无明显牙槽骨吸收影或骨质密度减低影。

疾病诊断1. 青春期的患者;

2. 牙龈肥大发炎的程度超过局部刺激的程度;

3. 可有牙龈增生的临床表现;

4. 口腔卫生一般较差,可有错牙合、正畸矫治器、不良习惯等因素存在。

鉴别诊断**1.菌斑性龈炎:**患者年龄不局限于青春期,牙龈炎症状况一般与牙颈部和牙龈沟内的菌斑及牙石量有关。牙龈的炎症一般局限于牙龈边缘和龈乳头,严重时也可波及附着龈。

**2.妊娠期龈炎:**妊娠期妇女发生,与妊娠所致性激素水平改变有关。临床表现为牙龈炎症明显加重且易出血,以前牙区牙龈炎性增生为主,可表现为龈瘤;妊娠后疾病程度逐渐减轻。

**3.白血病的龈病损:**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口腔表现多为牙龈明显肿大,波及牙间乳头、边缘龈和附着龈,外形不规则呈结节状,颜色暗红或苍白(为病变白细胞大量浸润所致,并非牙龈结缔组织本身的增生)。有的牙龈发生坏死、溃疡,有自发痛,口臭,牙齿松动。牙龈和黏膜自发性出血,且不易止住。由于牙龈肿胀,出血,口腔自洁作用差,使菌斑大量堆积,加重牙龈炎症。多伴有乏力、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可有局部和全身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分析和血涂片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数目及形态异常,骨髓检查可明确诊断。

**4.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牙龈增生严重,通常波及全部牙龈,唇舌侧牙龈均可发生,常覆盖牙面2/3以上,以至影响咀嚼,妨碍恒牙萌出。增生牙龈表面呈结节状、球状、颗粒状。牙龈颜色粉红,质地坚韧,无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在牙龈增生的基础上如果有大量菌斑堆积,亦可伴有牙龈的炎症。增生的牙龈组织在牙齿脱落后可缩小或消退,本病有较为明显的遗传倾向。

**5.早期牙周炎:**牙龈炎症的同时存在较深部位的牙周支持组织炎性破坏(附着丧失),X线检查可见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进行牙周治疗后炎症消退、病变静止,但已破坏的牙周支持组织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6.药物性牙龈肥大:**患者有癫痫或高血压、心脏病或接受过器官移植,并有苯妥英钠、环孢菌素、硝苯地平等服药史,一般在用药后的三个月即发病。牙龈增生起始于牙间乳头,随后波及牙龈缘,表面呈小球状或桑葚状,质地坚韧,略有弹性。牙龈色泽多为淡粉色。

**7.牙龈瘤:**牙龈瘤好发于牙间乳头,通常呈圆形、椭圆形,大小不一,有的可与下方组织呈蒂状相连。主要分为色红、质软的血管性和肉芽肿性牙龈瘤和色粉红、质硬韧的纤维性牙龈瘤,一般无痛。多由残根、牙石、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刺激引起,与机械性刺激和慢性炎症有关。

8.龈乳头炎:局部牙龈乳头充血、肿胀,易出血。患者有疼痛感。患区存在局部刺激因素,如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异物、充填体形态不佳等,或由于剔牙不当造成。

**9.浆细胞性龈炎:**目前多认为浆细胞龈炎是一种过敏性疾病,过敏原多种多样,如牙膏、口香糖等,一旦除去及停止与过敏原的接触,则病变可逐渐恢复、自愈。牙龈鲜红、肿大、松软易碎,表面似半透明状或颗粒状,极易出血,可同时发生于鼻腔或口腔黏膜,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1234

疾病治疗1. 口腔卫生指导: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菌斑的能力,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2.洁治,除去龈上、龈下的牙石和菌斑;

3. 纠正不良习惯;

4. 改正不良修复体或不良矫治器;

5. 经上述治疗后仍有牙龈外形不良、呈纤维性增生者可行牙龈切除术和牙龈成形术;

6. 定期复查,进行牙周维护治疗。124

疾病预后青春期过后原有的牙龈炎症可以自行减轻,经过彻底的治疗后,牙龈组织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如果不经过及时的治疗,部分患者可以进展成为牙周炎。2

饮食及注意事项避免过细过粘的饮食,适当吃一些纤维性的食物,因为纤维性的食物在咀嚼过程中有助于清洁牙齿,有利于牙龈健康。2

疾病预防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利用牙刷、牙线、间隙刷等彻底清除牙面的菌斑、软垢,定期进行专业牙周洁治。去除牙齿排列不齐、修复体或充填体形态不佳、口呼吸等局部刺激因素。1

专家观点青春期龈炎虽然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但是发病的前提还是口腔卫生不良,牙齿表面的细菌堆积。激素水平的改变我们没有办法干预,但是如果能够对青春期的青少年进行必要的口腔卫生教育,提高口腔卫生意识和菌斑控制的能力,这种疾病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预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