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丝瓜子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丝瓜子,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和粤丝瓜Luffa acutangula (L.)Roxb.的种子。遍及全国。具有清热,利水,通便,驱虫之功效。常用于水肿,石淋,肺热咳嗽,肠风下血,痔漏,便秘,蛔虫病。入药部位

种子。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利水,通便,驱虫。

主治用于水肿,石淋,肺热咳嗽,肠风下血,痔漏,便秘,蛔虫病。

相关配伍1、治腰痛不止:丝瓜子仁炒焦,擂酒服,以渣敷之。(《妇人良方补遗》)

2、治双单蛾风:丝瓜子一两二钱,牙皂角一两(切碎)。二味放新瓦上,文火炙干,为极细末,加冰片少许,收贮瓷瓶封固。每遇蛾风,用少许吹鼻中,打喷嚏二三次,即消。在左吹右,在右吹左,双蛾左右并吹。(《奇验喉证明辨》捷妙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炒焦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脾虚者及孕妇慎用。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老熟后,在采制丝瓜络时,收集种子,晒干。

形态特征1、丝瓜: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茎须粗壮,通常2-4枝。叶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色,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花序梗粗壮,长12-14cm,花梗长2cm;花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花冠黄色,幅状,开后直径5-9cm,裂片5,长圆形,长0.8-1.3cm,宽0.4-0.7cm,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突起的脉,雄蕊5,稀3,花丝6-8mm,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花梗长2-10cm;花被与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cm,直径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缘狭翼状。花、果期夏秋季。

2、粤丝瓜:其形态基本与丝瓜相同,但其茎有明显的棱角,卷须下部也具棱;雄花的雄蕊为3,1枚1室,2枚2室;子房有棱角,棍棒形而无毛茸,果实外面具有8-10条纵向的棱;种子无狭翼边缘,但基部2浅裂。

生长环境1、丝瓜: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2、粤丝瓜:我国广东、广西有栽培,北部少见。

药材性状1、丝瓜子:种子长卵形,扁压,长8-20mm,径5-11mm,厚约2mm,种皮黑色,边缘有狭翅,翅的一端有种脊,上方有叉状突起。种皮硬,剥开后可见膜状灰绿色的肉种皮包于子叶之外。子叶2片,黄白色。气微,味微香。

2、奥粤丝瓜子:与丝瓜子主要不同点:种子表面有网纹及雕纹,边缘无狭翅。

123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承瑜 - 博士后 - 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