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冠疫情让医疗废物量暴增,全封闭管理阻止二次传播

北京科技报社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文/记者 赵天宇 编辑/陈永杰

新媒体编辑/陈炫之

采访专家:

彭应登(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口罩、防护服和其他大量医疗物资被快速消耗,也同时产生了大量具有感染性的医疗废物,如果这些医疗废物处理不当,不仅会引发二次感染,甚至导致疫情继续蔓延。

新冠疫情让医疗废物量暴增,全封闭管理阻止二次传播

▲新冠肺炎疫情让医疗废物处理量剧增(图片来自网络)

生态环境部对外宣布,截至2020年4月18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100吨/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天,增加了1197.2吨/天。其中,湖北省处置能力从疫情前的180吨/天提高到了667.4吨/天,武汉市从疫情前的50吨/天提高到了265.6吨/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从疫情前的8吨/天提高到了18.5吨/天。自1月20日以来,全国累计处置医疗废物28万吨。

那么,究竟什么是医疗废物?从垃圾桶到焚烧炉,医疗废物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处理好医疗废物,又有哪些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历史:从危险废物到条例管理

何为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定义,它指的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根据来源不同,医疗废物又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这五类。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一次性使用的卫生用品;医生使用的针头、缝合针等医院里常见的医疗物品,都属于医疗废物行列。

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的行列,而提到危险废物,就不能不提到《巴塞尔公约》;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世界环境环保会议上,正式通过了《巴塞尔公约》,要求各国把危险废料数量降到最低,用最有利于环保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而中国也是缔约国之一,于1990年在公约上签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垃圾处理方面相当粗犷无序,许多生活垃圾和污水随意排放到江河湖海之中,或被不正确焚烧掩埋,也由此引发了不可估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

在这种背景下,医疗废物的处境也就更加堪忧——它被当做生活垃圾对待处理,甚至由此带来了一段惨痛的教训。

新冠疫情让医疗废物量暴增,全封闭管理阻止二次传播

▲医疗器械不规范使用是造成乙肝流行的重要原因(图片来自网络)

从1970年代开始,乙肝在我国被发现,并逐渐蔓延,短短22年,感染者增加了8000多万人,究其原因,与医疗废物处置不当有密切关系。上个世纪60~70年代,我国多地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医疗设施,以及人民卫生意识都很落后,献血、输血、卖血的过程中交叉感染,以及共用注射针头的现象,最终造成了乙肝大规模传播,成为不少70、80后少年时沉痛又黑暗的记忆。

直到1998年,医疗废物才纳入危险废物管理。2003年,非典的暴发,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

这年8月14日,时任卫生部部长吴仪,签发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10月10日,卫生部会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自此,我国医疗废物处理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医疗废品的收集、运输、处理体系逐步建立。

储运:储存时间不超48小时

从5月1日开始,北京正式启动生活垃圾分类,但在医疗废物处理领域,其实很早就普及了这种“新时尚”,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例如输血袋应在输血24小时后,单独收集于黄色医疗垃圾袋;尿液、胸腹水等直接排入有污水处理系统的下水道,按照医疗废水处理;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废物,则需要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密闭包装。

储运过程全封闭,指所有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或者容器外,都会张贴警示标记和中文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产生单位、日期和类别等等,方便管理、查找。在包装袋容量达到3/4时,包装袋就会停止使用,并被扎紧封严。

新冠疫情让医疗废物量暴增,全封闭管理阻止二次传播

▲专人专车专用路线前去收集医疗废物(图片来自网络)

彭应登告诉记者,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最大的区别在于,一是要求储运过程要全封闭,二是对焚烧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

所谓全封闭,是医院内有负责医疗废物转运的工作人员,他们在每天上下午固定时间内,沿着固定的路线统一回收医疗废物,乘坐污物专用电梯,避开病患,最终到达医院内的医疗废物暂存站。

新冠肺炎传染性极强,医疗废物的包装转运也就更为严格和谨慎。以北京市为例,涉及新冠肺炎的医疗废物不仅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还要增加一层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再用硬纸箱进行密封。

在储存和焚烧时间上,按照相关规定,医疗废物在医院的储存时间最多只有48小时,接下来,第三方处置机构派人派车运走。本地处置需要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和接收单位这“三联单”,不具备本地处置能力的,则需要产生单位、运输单位、接收单位、移出地生态环境局和移入地生态环境局这“五联单”。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经过生态环境部门批准,全国各省(区、市)共颁发407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用于处置医疗废物,其中383份为单独处置医疗废物设施,24份为同时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设施。

销毁:高温焚烧法安全高效

离开医院、经过严密的转运以后,医疗废物就来到了销毁前的最后一站: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按照《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每个地级市都至少有一座可以集中处理医疗废物的设备设施,也最大程度避免了这些医疗废物“长途跋涉”。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如高压蒸汽灭菌法、微波处理法、干热粉碎灭菌法、电弧炉处理法、等离子体法等新型方法开始被越来越多地采用,但焚烧和填埋依然是医疗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也是国际上的主流。

据了解,奥地利、加拿大、芬兰、意大利、挪威、英国等国家使用填埋方法的比例较高;而比利时、日本、卢森堡、瑞士、新加坡等国,则偏爱焚烧的方法。“我国处理医疗废物的方法也基本以高温焚烧为主,在安全性和高效性方面都比较有保障。”彭应登说。

实际上,相较于生活垃圾,医疗用品热值更高,也更加适宜燃烧。在1000℃左右的高温焚烧下,医疗废物经过烘干、引燃、焚烧三个阶段,已经实现了大幅度减容,最终变为了残渣和气体,达到了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新冠疫情让医疗废物量暴增,全封闭管理阻止二次传播

▲专门存放医疗废物的场所(图片来自网络)

但焚烧不可避免会产生二噁英等有害物质,二噁英(Dioxin),又称二氧杂芑,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危害甚重。

彭应登表示,这时回转窑配伍焚烧技术就派上了用场。所谓回转窑配伍焚烧,就是将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在窑内按比例焚烧,焚烧物料上做好搭配,避免产生二噁英的物料集中入炉。同时,在焚烧过程中,烟气的温度必须控制在1100℃以上,因为高温焚烧可以将有毒、有害物质,包括二噁英完全裂解。

据了解,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对二噁英排放标准也有严格的规定,即不超过0.5ngTEQ/Nm3。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更是向欧盟的标准看齐,执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与生活垃圾相同,即0.1ngTEQ/Nm3。

除了焚烧法以外,运用等离子体法也成为近年来处理医疗垃圾的一项创新技术。它利用等离子体电弧炉产生的高温,杀死医疗垃圾中的所有微生物,摧毁残留于细胞的毒性药物和有毒的化学药剂,并将金属锐器及无机化学品熔融,同样可以去除污物,并且避免了传统焚烧所带来的气体污染。

“在日常状态下不允许跨市处理的医疗废物,特殊时期相关地市不能羞于求援,在本地无法解决时一定要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避免因处理不当造成疫情二次蔓延。”彭应登说。

守住防线还远远不是终点。我国现在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和十几年前相比有了大幅提升,但在医疗废物处置应急演练方面仍是空白,医疗机构内部的应急预案和人事分配应做得更加充分合理。在保证各地市医疗废物处置机构从无到有的基础上,如何从有到好,在项目建设上加快补齐短板,并针对问题及时整顿,需要更全面地进行总结和反思。

本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和北京科技报《科技生活》联合采写

新冠疫情让医疗废物量暴增,全封闭管理阻止二次传播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