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粘人花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粘人花,中药名。为豆科山蚂蝗属植物波叶山蚂蝗Desmodium sequax Wall.[D.sinuatum(Miq.)Bl.ex Baker]的茎叶。植物波叶山蚂蝗,分布于我国西南及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具有清热泻火,活血祛瘀,敛疮之功效。主治风热目赤,胞衣不下,血瘀经闭,烧伤。

别名饿蚂蝗、黄粘粑草《贵州民间药物》,野豆子、牛巴嘴《四川中药志》,山蚂蝗、过路黄《云南中草药》,山毛豆花、乌山黄檀草、满鼎糊草《台湾药用植物志》,长波状叶山蚂蝗《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入药部位茎叶。

性味味微苦、涩,性平。

归经入肝经。

功效清热泻火,活血祛瘀,敛疮。

主治风热目赤,胞衣不下,血瘀经闭,烧伤。

相关配伍1、治急性结膜炎,牛巴嘴全草适量,熬水洗眼。(《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胞衣不下,野豆子、黄实叶、煅莲房各适量。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3、治月瘕痨,野豆子加红糖炖鸡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4、治烧伤,山蚂蝗全株,研末撒布患处。(《云南中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炮制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鉴别药材性状:茎枝圆柱形,直径约3mm,表面被褐色短柔毛。可见3出复叶中间小叶较大,长达9.5cm,宽达4.5cm,卵状椭圆形,顶部渐尖,基部楔形,叶缘自中部以上呈波状,侧生小叶较小,几全缘。两面均被柔毛,以下表面较多,气微。有时可见花序或荚果,荚果长约2.8cm,宽约2.5mm,表面被带钩的褐色小毛,腹背缝线缢缩,有6-9节。气微,具豆腥气。

形态特征植物波叶山蚂蝗,别名瓦子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长波叶山蚂蝗《中国植物志》。灌木,高达2米,枝具淡黄色短柔毛。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卵状菱形,长4-10厘米,宽3-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波状,两面有白色柔毛,侧生小叶较小;叶柄有毛;托叶长椭圆形,长约6毫米,宽约1毫米,被淡黄色柔毛;腋生总状花序,花序轴和花梗有柔毛;花萼阔钟状,萼齿三角形,有短柔毛;花冠紫色,旗瓣无爪,与翼瓣、龙骨瓣近等长,雄蕊10,二体,(9)﹢1;子房线形,有短柔毛。荚果串珠状,稍弯,密生开展褐色短柔毛,有5-10荚节,荚节长宽约3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生于400-2100米的山地草坡或林边。

相关论述《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治风热火眼,妇人产后胞衣不下及月瘕痨。”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丁平 - 博士,教授,生药学硕士生导师,中药学博士生导师 - 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