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豆蔻果,中药名。为姜科植物节鞭山姜Alpiniaconchigera Griff.的果实。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沧源等地。具有温中散寒,理气健胃之功效。用于脘腹冷痛,食滞不化。
入药部位果实。
性味味辛,性温。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健胃。
主治用于脘腹冷痛,食滞不化。
相关配伍治风寒痹证:鸭嘴花25g,苦藤25g,节鞭山姜25g。(《传统疗法大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形态特征丛生草本,高1.2-2米。叶片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7-10厘米,顶端急尖,基部钝,干时侧脉极显露,致密,除边缘及叶背中脉上被短柔毛外,余无毛;叶柄长5-10毫米;叶舌全缘,长约5毫米,被绒毛或无毛。圆锥花序长20-30厘米,通常仅有1-2个分枝,第二级分枝多且短,长约1.5厘米,上有4-5枚小苞片;小苞片漏斗状,长3-4毫米,口部斜截形;花呈蝎尾状聚伞花序排列,小花梗长3-5毫米;萼杯状,长3-4毫米,淡绿色,3裂;花冠白色或淡青绿,外被毛,花冠管与萼等长,裂片长5-7毫米;唇瓣倒卵形,长5毫米,内凹,淡黄或粉红而具红条纹,基部具紫色痂状体遮住花冠管的喉部;侧生退化雄蕊正方形,长1.5毫米,红色,花丝细长,长5毫米,淡黄至淡红,花药长2毫米;子房无毛,梨形,亮绿色。果鲜时球形,干时长圆形,宽0.8-1厘米,枣红色,内有种子3-5颗,芳香。花期:5-7月;果期:9-12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620-1100m的山坡密林下或疏阴处。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沧源等地。
药材性状果实为球形,橙红色。干时长圆形,枣红色,顶端黑棕色残存花被,基部有细小果柄。果实长约1.2cm,直径1.0cm,花被长0.5cm,直径0.2cm。果皮光滑而薄,易破碎,内有3室,每室种子2粒。种子表面为黑棕色,略有光泽。外被黄白色假种皮,长0.4-0.5cm,种子呈四面体,背面稍隆起,中央凹陷为脐,腹面呈菱形,中央有一环形凹陷。
1234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都晓伟 -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