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滋阴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眼科临症笔记》。具有滋阴补阳明目之功效。主治神水将枯症属阴虚者。
组成当归身四钱,人参二钱,黄芪四钱,生龟版四钱,生牡蛎四钱,知母三钱,柏子仁三钱,云故纸三钱,玄参五钱,金石斛三钱,车前子三钱(外包),锁阳三钱,甘草一钱。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阴补阳明目。
主治神水将枯症属阴虚者。
方义肝肾阴虚,阴精不能上荣于目,则眼干涩,视物昏花,瞳神失去濡养而日渐缩小。正虚邪亦不实,故病情较缓,时好时犯。治宜滋阴补阳明目。龟甲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古人称其“下甲补阴,主阴血不足”,故为补阴血之上品;石斛入肾经,滋阴清热,又可明目;知母在气,玄参入血,以清解在气在血之热毒,然兼养阴血。四药相合,滋阴而不助热。牡蛎“本肾经之药”,功能益精收涩,又平潜肝阳。阴血同原,又以当归、柏仁养阴血,生阴液,且当归活血之功使滋而不腻。然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故配以锁阳、破故纸(即补骨脂)补肾助阴,使阴得阳助,生化无穷;阳气同源,参芪补元气以助化阳。方中药量分析,补阳药较滋阴药为少,意在由阳引阴。车前子泻热明目,甘草调和药性,综观全方,气血阴阳并补,而以滋阴养血为主。
附方清肾抑阳丸
组成:寒水石(另研)、黄柏(盐水制)、生地黄、知母(盐水制)、枸杞子、黄连(酒炒)、白茯苓各二两,独活八钱,草决明(炒)、当归(酒洗,炒)、白芍药(酒洗,炒)各一两。
功用:滋阴清热明目。
主治:瞳神缩小,病神水紧小,小而又小,积渐之至,竟如芥子许。
出处:《审视瑶函》卷五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白明华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