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弹树叶,中药名。为榆科植物紫弹树Celtis biondii Pamp.的叶。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疮毒溃烂。
入药部位叶。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疮毒溃烂。
相关配伍治疮毒溃烂:(紫弹树)叶加白糖捣敷患处,每日换2次。(《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采集加工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紫弹树又名:牛筋树、朴树、中筋树、沙楠子树、香丁、黄果朴、紫弹朴、构皮树。落叶小乔木至乔木,高达18米,树皮暗灰色;当年生小枝幼时黄褐色,密被短柔毛,后渐脱落,至结果时为褐色,有散生皮孔,毛几可脱净;冬芽黑褐色,芽鳞被柔毛,内部鳞片的毛长而密。叶宽卵形、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2.5-7厘米,宽2-3.5厘米,基部钝至近圆形,稍偏斜,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在中部以上疏具浅齿,薄革质,边稍反卷,上面脉纹多下陷,被毛的情况变异较大,两面被微糙毛,或叶面无毛,仅叶背脉上有毛,或下面除糙毛外还密被柔毛;叶柄长3-6毫米,幼时有毛,老后几脱净。托叶条状披针形,被毛,比较迟落,往往到叶完全长成后才脱落。果序单生叶腋,通常具2果(少有1或3果),由于总梗极短,很像果梗双生于叶腋,总梗连同果梗长1-2厘米,被糙毛;果幼时被疏或密的柔毛,后毛逐渐脱净,黄色至桔红色,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核两侧稍压扁,侧面观近圆形,直径约4毫米,具4肋,表面具明显的网孔状。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生于山坡、山沟及杂木林中。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药材性状叶片多破碎、皱缩,完整者展平后为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5-8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两边不相等,中上部边缘有锯齿,稀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较粗糙,下表面黄绿色;幼叶两面被散生毛,脉上的毛较多,脉腋毛较密,老叶无毛;叶柄长3-7mm,具细软毛。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附注紫弹树的根、树枝也入药,根解毒消肿,祛痰止咳之功效,用于乳痈肿痛,痰多咳喘。树枝具有通络止痛之功效。用于腰背酸痛。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龚慕辛 - 教授 - 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