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菜根,中药名。为菊科植物东风菜Doellingeria scaber (Thunb.) Nees和短冠东风菜Doellingeria marchandii(Lévl.)Ling的根。东风菜分布于我国北部、东部、中部至南部各地区。短冠东风菜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具有疏风,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肠炎腹痛,骨节疼痛,跌打损伤。
入药部位根。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脾、肝经。
功效疏风,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肠炎腹痛,骨节疼痛,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1、治腰痛:东风菜根2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跌打损伤:疙瘩药泡酒服。(《贵州草药》)
3、治刀伤:疙瘩药捣绒敷伤处。(《贵州草药》)
4、治蛇伤、疖疮:东风菜干根粉外敷。(广州《常用中草药手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50g;或研末、浸酒。外用:研末撒或捣敷。
使用注意1、服药后如有呕吐现象,加糖矫味便可改善。
2、配合使用乌蔹莓,半边莲,佛甲草等,可以提高疗效。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根茎,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1、东风菜: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茎粗短,横卧,棕褐色,旁生多数须根。茎直立,中部有时略带红色,有糙毛。叶互生;叶柄长5-15cm,具翅;叶片心形,长9-15cm,宽6-15cm,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两面有糙毛,边缘有具小尖头的齿,基部急狭成窄翼长10-15cm的柄,花后凋落;中部以上的叶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两面有毛。头状花序直径1.8-2.4cm,排列成圆锥伞房状;总苞片约3层,不等长,边缘膜质;外围1层雌花约10个,舌状,舌片白色,条状长圆形;中央有多数黄色两性花,花冠筒状,上部5齿裂,齿片条状披针形。瘦果倒卵圆形或椭圆形,有5条厚肋,无毛;冠毛污黄色,与筒状花冠等长。花期6-10月,果期8-10月。
2、短冠东风菜:本种与东风菜的区别在于:叶片心形,长宽均7-10cm,叶柄长达17cm以上,中部叶柄不具翅。头状花序直径2.5-4cm;总苞片3层近等长,仅内层总苞片的边缘膜质。瘦果被粗伏毛;冠毛褐色。
生长环境1、东风菜:生于山地林缘及溪谷旁草丛中。分布于我国北部、东部、中部至南部各地区。
2、短冠东风菜:生于山谷、水边、田间、路旁。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
药理作用1、提高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作用。
2、抗氧化活性,可降低血浆脂质、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肝胆固醇。
相关论述1、《中国药植志》:“治疗喉痛及肚痛,有祛风的效用。”
2、《湖南药物志》:“辛香,无毒。疏风,祛湿,行气,健脾,消食。治骨节疼痛,寒痧腹痛。治腰痛:东风菜根五钱,水煎服。”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