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去新疆别只记得烤包子,也去看看被守护的矮胖子

果壳自然
探索万物之美,守护自然的丰富、独特与永恒。
收藏

自2013年来,几乎每年5月中下旬我都在新疆的北疆地区带观鸟团度过。拿起手机看了下日程表,5月16日我们原本正好是要在乌鲁木齐集合,17日开始一路北上,途径石河子、克拉玛依、福海、布尔津、阿勒泰等地,开启北疆线的观鸟活动。

新疆可以说是我最喜欢带的观鸟线路之一,白天观鸟、寻兽,长路漫漫坐在车中展眼望去尽是祖国西北边疆的壮美风光;夜晚回到城市,还能品味新疆特色美食,这日子,怎不逍遥自在。然而今年因为疫情,暂时不能和大家一同前往新疆地区观鸟。今天,我就来介绍一种在新疆地区繁殖的鸟类。

蓝嘴矮胖子

说起观鸟这件事,我周边的不少观鸟爱好者都是被鸟类的“颜值”吸引,从此入坑。的确,鸟类世界中如很多蜂鸟、阔嘴鸟、八色鸫等,羽色艳丽得令人瞠目。当然还有一些鸟,颜值虽谈不上丑,但绝对撑得起怪,比如新疆的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

硬尾鸭的属名为 Oxyura 来源于古希腊语 oxus 和 oura,分别为尖锐和尾巴的意思。硬尾鸭在休息时,那又长又坚硬的尾羽通常会竖立起来,朝向天空,仿佛一束天线。除了奇特的尾羽,硬尾鸭还都具有一个肿胀的喙部。

硬尾鸭是一类在淡水水域生活的能潜水的鸭子,它们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有时也吃昆虫、鱼类和蛙类等。硬尾鸭的腿部位置比较靠后,在陆地上很不灵活,因此它们很少离开水。遇到危险时,它们多是潜水和快速游走。硬尾鸭的翅膀较短,这让它们平日也很少飞行,两翅需要努力拍打一会才能笨拙地起飞。

内忧和外患

世界上现存有六种硬尾鸭,分布于北美、南美、澳大利亚、亚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在我国仅记录过白头硬尾鸭一种,它主要分布于欧亚地区,其繁殖地从地中海盆地西南部到中国西北部以及蒙古,呈斑块状分布。它的主要种群位于俄罗斯南部和哈萨克斯坦;越冬地则从地中海地区到中东再到印度西北部都有分布。

据国际鸟盟估计,白头硬尾鸭的全球种群数量为7900~13100只,其中有5300~8700只成年个体。近年来,白头硬尾鸭的种群数量呈现出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成年个体的数量仍然一直在减少。

棕硬尾鸭(Oxyura jamaicensis)是白头硬尾鸭的近亲,家乡在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20世纪50年代末,此前被引入到英国饲养的棕硬尾鸭逃逸到野外并形成自然种群,并迅速扩张至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这样一来,它们便和当地的白头硬尾鸭形成竞争,并产生杂交,这是白头硬尾鸭生存的一大威胁。

在白头硬尾鸭的分布区,直接影响它们生存的因素还包括:栖息地的大量丧失;排水、填湖、农业灌溉造成的湖泊水位下降甚至干涸;向湖中排放污染物造成水体污染;渔业、狩猎和捡拾鸟卵等活动。

守护终有回报

要说白头硬尾鸭在国内的首笔记录,还要追溯到近60年前。1962年《动物学报》第3期刊登了关贯勋先生和郑作新先生的一篇文章——《中国鸟类一个属的新纪录—硬尾鸭属(Oxyura)》。这是中国首次报道白头硬尾鸭在国内的新分布。

这篇文章所依据的白头硬尾鸭标本,是作者在湖北考察时偶然发现的。这具标本由当地猎人于1960年冬季在湖北洪湖猎获,后被洪湖县食品公司收购,并于店内陈列展示,所幸被作者发现而获得。目前这具标本珍藏于国家动物博物馆。

白头硬尾鸭虽然最早记录于湖北地区,但目前国内只在新疆地区有相对稳定的记录,数量也是极少。

新疆的白湖(也叫白鸟湖)曾是白头硬尾鸭在国内数量最多、最稳定的分布区和繁殖地。白湖原名“石油泉子”,位于乌鲁木齐市西郊,是由天山北坡泉水溢出、融雪渗流形成的一个封闭水体,湖四周有大片芦苇。这里记录到的鸟类超过100种,既是诸多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又是重要繁殖地。

每年4月底,白头硬尾鸭会来到这里繁殖,10月中旬再迁徙回地中海或北非。自2007年被发现开始至2019年,每年都有少则4只、多则20余只的白头硬尾鸭来到白湖繁殖。

图片:百鸟汇志愿者团队

然而,随着这里被规划成乌鲁木齐市的大型工业园区和白鸟湖新区后,采石场、采砂场、废物处理厂、污水排放、人为干扰等因素对白湖鸟类的影响逐渐加深。白湖这个鸟类家园被一点点地蚕食着。

2016年5月7日,岩蜥等一批爱鸟人士正式组建“百鸟汇志愿者团队”,正是他们和新疆众多护鸟志愿者一直以来的不懈努力,在团队和当地有关部门的努力下,白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恢复。

乌鲁木齐白湖的白头硬尾鸭。图片:北京小关

对于中国的白头硬尾鸭种群来说,还有个更好的消息。2017年,新疆观鸟会成员在乌伦古湖发现有白头硬尾鸭,在迁徙季和夏季,有记录到几只或者十余只个体——可惜一直没有记录到幼鸟,无法确定在当地有确切繁殖。2019年迁徙季,当地志愿者更是记录到一百余只白头硬尾鸭。夏季的持续调查最终观测到九对白头硬尾鸭繁殖。

乌伦古湖水域面积大,拥有北疆地区最为丰富的鱼类资源,同时密集的芦苇为白头硬尾鸭等鸟类提供了天然的隐蔽场所。希望乌伦古湖可以成为白头硬尾鸭和其他生灵的安居之地。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6年第138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北京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