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胸痹指因新处高原之地,气候失宜,使胸阳痹阻,心血不畅,气滞血瘀而成。以头痛,胸闷痛,咳嗽气喘,心悸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
症状初起表现轻者为头痛头晕,心悸气短。重者有纳减,恶心呕吐,失眠,疲乏,胸闷腹胀,口唇青紫,面部浮肿,呼吸困难,胸闷痛,少尿,吐粉红色泡沫痰。严重者可有神志恍惚,抑郁,兴奋,谵语等症。1.痰阻心脉证:胸闷,心悸,气短,咳嗽吐痰,恶心欲呕,唇色紫,舌淡紫,苔白腻,脉弦滑。祛痰宣痹。2.心脉瘀阻证:胸闷,心痛如刺,气短,吐粉红色泡沫痰,唇青紫,舌暗红或有瘀点,脉弦涩。化瘀宽心。3.水气凌心证;心悸,气短,恶心呕吐,面部浮肿,呼吸困难,少尿,或吐粉红色泡沫痰,舌胖苔滑,脉沉弦。温补心肾、化气行水。4.肺肾气虚证:咳嗽,胸闷,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声低懒言,吐痰色白,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咳则遗尿,口唇紫黯,舌质淡,苔白润,脉弱。补肾益肺、纳气平喘。治疗秘方。5.心阳虚脱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气息微弱,精神恍惚,舌淡,脉微或浮数无根。回阳固脱。
西医治疗药物治疗头痛者可应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醋氨酚)、布洛芬;恶心呕吐时应肌内注射丙氯拉嗪(甲哌氯丙嗪);严重病例可口服乙酰唑胺(50Omg,每日一次,午后服)与小剂量地塞米松(4mg,每12小时1次),联合应用。
其他治疗易地治疗症状不缓解甚至恶化者,应将患者转运到低海拔区,下降300m症状即可明显改善
预防配合药物防治药物防治的优点是使用简便,不受时间限制,适于紧急情况及集体使用。但目前效果尚不十分理想,尚无特效药物,其作用仅为辅助及促进人体对高原的适应。常用的药物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药物(如溴加合剂、安菲苯片等),调节物质代谢的药物(酸性药物、醋氮酰胺),作用于细胞呼吸的药物(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等),增加氧运输、氧利用的药物(维生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一些中藏药物有很好的致适应作用,就是俗称的"抗缺氧药物",其实药物本身不能对抗缺氧,而是通过调节改善人体的机能和代谢,达到提高生理机能以适应高原低氧。这方面的药物较多,如补益药的人参、党参、黄芪、当归等,活血祛瘀药如丹参等,强壮剂如冬虫夏草、红景天等,安神镇静药如五味子等,常用复方,也可用单方,依辩证而施治,效果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