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疗法就是使用冷冻剂直接接触在皮肤病变组织表面,使之发生坏死,或诱发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冷冻治疗适用于多种皮肤病,特别是甲周疣或鼻翼、耳廓等颜面处损害,此法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是皮肤科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基本信息英文名称cryotherapy
概念冷冻治疗是利用致冷物质产生的低温,作用于病变组织,引起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导致组织细胞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理论原理使人体局部组织迅速降温冷冻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组织细胞突然受冷冻,体液迅速形成冰晶,致使细胞受损,去除制冷源后,即逐渐出现水肿、坏死、脱落,最终形成瘢痕。临床主要用以治疗体表的良性或恶性肿物,如疣、黑痣、小血管瘤、息肉等,常用的制冷剂如液氮、氯乙烷、干冰,也可用半导体制冷。
冷冻时,产生的是一种冷冻生物学的综合效应,正常和新生的细胞,均可由于极度冷冻而产生不可逆的损害、破坏。一般组织处于-20℃以下时,超过1 分钟可以导致坏死。其机理较复杂,目前认为当处于超低温度时,细胞内外形成冰晶,造成细胞脱水、皱缩,直到细胞破坏死亡。因此,致冷剂温度越低,对细胞的破坏作用越大,此外,低温还能使细胞膜类脂蛋白复合物变性,产生局部血循环障碍,进一步促进破坏作用。冷冻融解期对组织的损伤作用一直存在,所以多次冻融较一次冻融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具有临床治疗意义。
冷冻治疗可以破坏肿瘤,实验证明,冷冻对肿瘤的破坏作用比正常细胞要大。色素细胞对低温更为敏感,使用冷冻治疗皮肤良性、恶性肿瘤,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美容治疗手段。
目前使用的致冷剂有:液氮(-196℃)、液氧(-183℃)、固体二氧化碳又称干冰(-70℃)氧化亚氮(-40℃)、氟利昂12(- 60℃)、氟利昂13(-90℃)、氟利昂22(-70℃)及半导体致冷器(-30℃)等。其中以液氮及固体二氧化碳较为常用,尤其是液氮的致冷温度最低,价格低廉,使用安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致冷剂。
作用机制1.使病变组织坏死 目前对低温引起组织坏死的机制已研究得较清楚,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损伤:在液氮低温的迅速冷冻下,细胞内外的水分凝固成冰,形成的冰晶致使细胞受损;在冷冻后冰晶的缓慢液化过程中,细胞间冰晶先熔化而大量吸收周围的热能,致使细胞内的冰晶再凝固,形成更大的冰晶,引起细胞更大损伤。
(2)细胞中毒死亡:在低温作用下,细胞内外水分凝固结冰,致使组织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增高,引起细胞中毒死亡。
(3)微循环障碍:低温使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引起组织缺血、坏死。
(4)破坏细胞膜:低温使细胞的主要成份脂蛋白复合物变性,而至细胞破裂、死亡。
2.引起免疫反应 在临床及实验证实,应用冷冻治疗疣、恶性肿瘤时,可致抗原的释放和多种细胞活素的形成 ,而使远处损害消退。
3.冷冻对组织的破坏程度的影响因素
(1)致冷物质的温度:温度越低,组织破坏越大。
(2)冷冻时间:时间越长,组织破坏越大。
(3)冻融次数:冷冻使组织结成冰块后,让其自然溶解,为一次冻融。多次冻融对组织破坏的深度及范围较一次为甚。
(4)压力:在冷冻治疗时,施加一定压力,减少局部血流,可增加冷冻的强度。
致冷物质作用于组织时,结成冰球。随着冷冻时间的加长,低温向周围传播,冰球不断向水平和纵深方向扩大。但当冰球扩大到一定范围时,由于低温的扩散和血流带来的热处于平衡状态,就会停止扩大。因为,冷冻一定时间后,延长治疗时间是无意义的。
冷冻形成的组织冰球内,各点的温度是不一致的,在接触致冷剂处的温度最低,与致冷剂温度相近,由此向外,温度逐渐增高,形成同心圆状的不同温度的等温带,冰球边缘的温度为0摄氏度。一般认为致死细胞的低温最上限为-20摄氏度,因此,在冷冻治疗时,必须使冰球大小适当超过病变组织的范围和深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适应症良性皮肤病:疣(寻常疣、跖疣、尖锐湿疣)、雀斑、色素痣、老年疣、汗孔角化症、脸黄瘤、疣状痣、结节性痤疮、结节性痒疹、疥疮结节、肥厚性扁平苔藓、小的瘢痕疙瘩、血管瘤(较小的毛细血管瘤、血管角皮瘤、蜘蛛痣等)、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的皮肤黏膜表现以及皮肤疣赘等。
禁忌症雷诺氏病、严重的寒冷性荨麻疹、冷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血症、严重冻疮、严重糖尿病患者以及年老、幼儿、体弱等对冷冻治疗不耐受者。
治疗瘢痕1) 技术原理1
冷冻技术治疗瘢痕是利用低温作用于病变组织,使之发生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作用机制是组织内外冰晶形成,使细胞脱水、皱缩,细胞膜的类脂蛋白复合物变性,从而起到修复瘢痕平复皮肤表面的作用。
2) 适应人群和禁忌人群
① 适应人群:较小的增生性瘢痕及其他小面积瘢痕患者。
② 禁忌人群
a. 温度过敏史、肢体麻痹、皮肤感觉或局部循环功能障碍、血液供应差者;
b. 月经期、妊娠期者;
c. 其他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凝血性疾病、糖尿病者,免疫功能低下情况如放疗、激素长期治疗者;
d. 瘢痕体质者;
e. 精神障碍者;
f. 严重寒冷性荨麻疹、冷球蛋白血症及冷纤维蛋白血症者。
3)技术方法
冷冻治疗机开机,待治疗头降温后轻压在面部瘢痕表面,冷冻接触的时间为5秒至3分钟,2个冻融期,治疗结束后,为避免感染发炎,可每日敷消炎膏。
4)风险和并发症
① 疼痛:冷冻治疗后1-2天内局部有疼痛感,尤以1-2小时内明显,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服用止痛药。
② 水肿:解冻后局部开始出现水肿,24小时达到高峰,3-4天水肿开始消退,水肿明显者可遵医嘱用糖皮质激素类霜外用。
③ 水疱:冷冻时间较长者,术后2-3小时局部可出现水疱或大疱,严重者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④ 感染:较少见,常由术后形成的水疱破溃,不注意清洁卫生继发感染所致。
⑤ 色素沉着斑:冷冻形成的炎症消退后,部分患者可继发色素沉着斑,一般数月后可自行消退。
5) 疗程和恢复时间
每个瘢痕部位的治疗疗程为两到3次时间约为30秒的“冻蚀-解冻”的循环操作,较严重的瘢痕需2个以上疗程,每个疗程中间应间隔25天。
6) 注意事项
① 术后创面保持清洁、干燥,勿沾水,以防止继发性感染;
② 结痂后不要强行撕扯,要待其自然脱落;
③ 结痂脱落后尽量避免日晒,防止皮肤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