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理论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现在普遍认为,儿童拥有的认知能力远比几十年前人们认为的要强得多,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了“理论论”这一概念,它主张最好把认知的发展看作是使得儿童从很小年纪开始就能用来理解他们经验的一系列朴素理论的集合。

简介理论论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观点,它是由艾里森·戈普里克和他的同事们(1992,1998)首次提出的。最初,这个观点的出现是为了弥补皮亚杰理论的欠缺,但很快,它便成为儿童认知发展领域中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新概念。

通俗地说,理论论是儿童用以理解世界的理论的集合。

理论论有两个重要假设:第一,即使是年幼的婴儿也拥有“理论”,因此建构这些理论的机制是与生俱来的;第二,这些理论与科学家们所提出的理论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我们通常认为,理论是相当精深的,是经过细致建构的,并且包含一系列明确的假设。但是,当前研究者们普遍承认,我们所有人都有这种的信念,随时用以解释我们的各种重要经历。这些信念可能是内隐的,并不为我们所意识,在某些方面也可能是错误的,但即使如此,它仍然是一种原始的理论。1

理论论与皮亚杰理论的比较在某些方面,理论论也是建立在皮亚杰的观点之上的。例如,这两种理论都认同儿童在其认知发展的建构过程中是积极的参与者。同时,这两种理论对于思维的发展机制有着相似的解释,即认为当旧的认知方式存在不足的时候就会导致一段时期的不确定和不平衡感,这就使得儿童去寻求新的解决方法,用新的解释经验的方式来重新达到平衡。但是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些根本的不同:

(1)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和思维过程根源于婴儿原始的感知运动行为,并且在第二年中才逐渐地表现出来;而理论论学者则认为这些结构是与生俱来的,仅仅需要一些后天的经验和技能的发展使之明显地表现出来。

(2)皮亚杰认为,即使过了两年、结束了感知运动阶段之后,在很多年中,儿童的认知能力仍然受到动作的制约;而理论论学者则认为即使是在年龄很小时,儿童的信念系统在本质上就是相当抽象而复杂的。

(3)根据皮亚杰的说法,所有的发展变化都以领域一般性的形式发生;但是绝大多数的理论论学者则坚持领域特殊性的观点。例如,他们认为,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独立于他们在物理领域内对物体的理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