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儿童期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儿童期又称学龄初期或小学期,指6、7~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期的儿童正处于小学阶段,学习是他们的主导活动,儿童的认知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了。

一般特点儿童期又称学龄初期或小学期,指6、7~11、12岁这一时期。1

这时儿童身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都有重大变化:骨骼系统中所有的脊柱弯曲正在形成,骨骼的骨化还在进行;肌肉和韧带日益强固;脑的重量7岁以后已逐步接近成人水平,兴奋和抑制机能进一步增强。

儿童期的儿童正处于小学阶段,学习是他们的主导活动,儿童的认知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了。儿童认知活动的显著特点是从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儿童知觉的随意性和整合性在不断提高,随意注意和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开始发展,但对直观材料的注意仍起重要作用。注意带有情绪色彩,儿童的有意识记忆和重现逐步占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儿童思维的自觉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等和想象的随意性都迅速增长,想象内容也日益丰富。儿童情感的内容逐渐充实,高级的社会性情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集体生活的影响下,儿童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比较自觉地评价他人和自己;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也进一步发展了。1

学习特点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主要有: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父母也需要不定期监督,但因为对外界的未知性很大,所以一定要在监护人的看护下才能进行一些安全性不是很高的活动。

其学习兴趣的发展表现为:从学习的外部活动到学习内容,从不分化到分化,游戏因素的作用由大到小。

记忆的发展童年期的记忆容量(广度)中数字记忆广度与成人相当,初中时记忆容量最大达到11;

记忆的主要特点是:有意识记>无意识记;

记忆的主要方式是:意义记忆>机械记忆(逐渐)、抽象记忆>形象记忆(增长速度);

记忆策略(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上主要是复述(主动背诵)、组织、归类(简单联想归类→功能关系归类→按概念进行分类)、系列化(条理化)等。

童年期元记忆(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的特点: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包括有关自我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小学一年级学生缺乏记忆监控能力。1

思维的发展:童年期具有具体运算水平,其基本特征是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10岁(小四)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儿童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是概括能力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同时推理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具有演绎推理能力(即三种水平:简单概念(低年级)、言语表述(中年级)、自觉运用演绎(高年级))、归纳推理能力(四五年级是转折点)、类比推理能力;另外新的思维结构也得以形成:掌握守恒(把握本质不变性)、思维具有可逆性(反演可逆性;互反可逆性)、补偿关系的认知等;能够掌握逻辑推理规则:类别体系化(类群集,类包含问题)、序列化(关系群集)排序,但思维活动还不能超越具体事物。

自我意识童年期儿童能够从具体的外部特征转向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来认识自我,有自我评价意识,独立性日益增长,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评价他人>评价自己;能一分为二,评价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从身体自我→活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稳定性逐步提高,从具体到抽象;由外而内。

亲子关系首先是亲子关系的变化,交往时间发生变化、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变化、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发生变化[(父母控制(6岁前)、共同控制(6-12岁)、儿童控制(12岁后)]。3、同伴关系的发展(与同龄伙伴的交往)。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按人气特点,儿童可分为: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受忽视的儿童。影响儿童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社交能力。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依从性集合关系期(一年级):依从教师;平行性集合关系期(二三四年级):团伙;整合性集合关系期(五六年级):依从伙伴;五、六年级是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

友谊的发展童年期的友谊对儿童成长很有意义:学习上相互帮助、情感上共鸣、提供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力量、增加快乐和兴趣。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第四阶段(约12岁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相互接近(以幼儿、小学低年级为多);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二三年级为多);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为多);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年龄越大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