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角色转换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角色转换就像演员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一样,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从事不同的社会职业(或中心任务)都要有相应的个人行为模式,即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

概念社会角色就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的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要不断地扮演或转换各种角色,角色转换又叫角色过渡,简单地说,就是新旧角色的转换、更替。这种角色的变换是经常的。比如,从上级到下级角色的变换、从学生到老师角色的变换、从领导到子女角色的变换等等。角色的转换意味着个体需要摆脱前一种角色行为模式和心理特点的影响而发展另一种角色所需要的一整套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点,调整状态进入新的角色,以期更好地实现新的角色所赋予的任务。

角色转换时期,个体是否存在角色冲突与心理健康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当个体的角色行为与角色认知或角色期待处于协调状态时,个体就会产生愉悦、舒畅的心理感受,反之,个体便处于角色冲突状态, 产生焦虑、烦恼的情绪,如果是严重的角色冲突还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研究证明,角色冲突是使人紧张的一个源泉。总是生活在角色冲突中的人,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生理反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角色紧张”,角色紧张对社会及个体的身心健康都非常有害。因此,探讨角色转换时期如何消除角色冲突, 加强角色协调能力对于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具有实际的意义。1

角色转换时较常见的心理问题新旧角色的转换必然会出现角色冲突的问题。角色冲突( role conflict) 是指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或与角色期望相矛盾,而出现的心理上和行为上的不适应和不协调状态。

角色冲突大致可以分为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当个体扮演一个角色,由于人们对该角色的期望与要求不一致,或者角色承担者对该角色理解的不统一,或者由于个体感觉到没有达到理想角色所要求的一些素质,即理想角色与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实际表现出来的角色行为存在差距时,角色扮演者内心产生矛盾焦虑、冲突与不安,称作角色内冲突。譬如,作为一名女企业家,同事期望她能够更多地为公司做出贡献,而丈夫和孩子又要求她能够多照顾家庭,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大量的心思花在事业上,分配给家庭的时间就会相应地减少。这样由于人们对同一角色期望和要求的不一致,使角色承担者感觉到内心冲突。作为一名母亲,既想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享受休闲惬意的生活,又考虑到需要对子女履行更多的职责,这些对角色理解的不统一同样也会引起个体内心的冲突。再比如,一名主持人认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不但应该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该具备较好的临场应变能力。当个体发现自己具备的素质与理想角色规定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时,内心就会被这种冲突所困扰。

当个体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 不同的期望使个体感到无法同时满足这些要求而产生矛盾,称作角色间冲突。现实生活中的人们, 社会关系错综复杂, 一个人往往是多种角色的承担者, 各角色之间在时间、空间、行为模式和内容上就可能出现矛盾, 产生冲突。例如, 一名女医生, 作为医生她需要救护病人, 而作为妻子, 她可能同时需要照顾生病的丈夫, 如果两个角色同时要求她履行相应的角色行为, 个体的这两种不同的角色实现时在时间上就出现了矛盾, 结果只能扮演其中一个角色而放弃另一个角色。作为一名法官, 要做到依法判案, 刚正不阿, 但作为罪犯的亲属, 又会产生非常强的同情倾向, 这时候个体就会处于激烈的角色冲突之中。这时角色间的冲突表现为行为模式或内容上的冲突。2

人的一生要变换很多的社会角色,而社会角色的转换往往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角色冲突时有发生。甚至有些角色冲突是十分复杂的,可能需要角色扮演者在两种相矛盾或相反的角色行为之间做出痛苦的选择,毫无疑问,这种角色的冲突成了我们健康的大敌。

如何更好地实现角色转换不论是轻微的角色冲突还是严重的角色冲突,都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困扰,妨碍个体社会化的充分实现。因此,如何解决角色冲突对于个体进一步实现社会化、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更好地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角色转换对个体心理准备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进入一个角色状态后会形成惯性,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现出这个角色所赋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因而往往会对新角色的转换感到措手不及,不能适应。这就要求在进行角色转换时,个体能够有意识、有准备地进行角色的转换,这样才能更加迅速、顺利地完成行为模式的改变。个体在进行角色转换时,不但要意识到角色转换的必要性,更要首先在心理上明确新角色所规定的行为规范、权利与

义务、态度与情感、知识与技能等等。

比如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其角色的改变。教师必须意识到这种角色改变的必要性,同样还要对新角色所规定的要求做充分明确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胜任新的教学任务,完成角色的转换。

20 世纪 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 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鼓舞。教师正确认识到自己在新课程下的角色,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师职能的发挥,进而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角色行为特点规范化。“角色规范化是指不同社会群体和组织对不同地位的角色的权利和义务都给予尽可能明确的规定。”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很多心理问题是由于对角色认识不清所造成的。对角色的属性给予相应的规定以后, 人们就可以按照统一的角色期望去履行自己的角色权利和义务。尤其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 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角色, 而人们对这些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模式还不是很了解, 这时候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角色不清的问题, 个体会出现焦虑迷茫的情绪, 甚至处于应激状态。所以, 对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确定有助于人们对角色的学习, 有助于角色冲突的减少。人们可以在进行角色转换之前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可以在角色转换的过程当中有所参照, 并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是现代社会体系中保护角色和避免角色冲突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 刚刚入校的大学一年级新生, 需要经历角色转换的过程, 他们的生活环境由在家与父母住在一起变为与同学住在一起, 角色的转变意味着行为模式的改变,如果还像在家一样, 什么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肯定会与宿舍的同学发生矛盾, 进而产生不安、焦虑、多疑甚至抑郁的应激反应。这就是由于对角色认识不清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尝试采用角色合并法。角色合并法是指当一个人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因而发生冲突时,可以根据情况将两个相互矛盾的角色合并起来,发展为一个新的角色并赋予这个角色新的意义和观念。当个体对这种新的角色从心理上予以认同的时候,角色冲突也就大大地减少了。例如,当一中年妇女发生职业妇女和家庭妇女的角色冲突时,她可以加上一个经济因素的新观念,综合这两个角色间的冲突,发展为一个既参加社会工作获得经济收益,又兼顾家庭生活的新型妇女角色。又如,一个体育明星,他既想参加一些明星的活动,又想继续运动员的生活,他可以以一名公益明星的身份去参加一些活动以同时满足这两种愿望。

经常应用角色地位变换法。“角色地位变换法是指改变角色扮演者本身所持有的角色进而消除其内心冲突的办法。”例如,一个人想在工作岗位中得到晋升,以求发挥更大的才能和潜力。如果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就会引发角色扮演者对现有角色的焦虑和不满。如果能够得到晋升便会使个体的角色冲突得到解决,使得个体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角色冲突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角色地位变换法也经常被应用。

将角色按其重要性进行分层。角色层次法要求角色扮演者将相互冲突的角色按其重要程度进行分层,然后选择对自己来讲最重要、最有意义的角色。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扮演很多种角色,有些角色之间甚至是相互抵触和矛盾的,一个人扮演的角色越多,产生角色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精力有限的个体应该学会从众多角色中进行选择,从而保证更好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社会心理学家古德提出了取舍角色的三个标准: 一是该角色对个体的意义,二是不扮演某些角色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后果,三是周围人对拒绝某些角色的反应。”个体可以参考这个标准进行角色的取舍。例如,有些名人和高级领导干部,身兼多职,应酬不暇,由此常常产生角色紧张和角色冲突,造成精神压力,不但影响社会工作,也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此时个人应积极地进行角色取舍,量力而行。

在生活中学习扮演角色的技巧。“所谓角色技巧是指个体所具备的那些有效的扮演角色的特质。”纵然个体已经明确了某个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以及角色特点,但如果缺乏一定的角色技巧个体仍然不能成功地进行角色的扮演。角色技巧包括: 角色扮演者的能力倾向、适当的经验以及特殊的训练。这些都需要个体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学习。例如,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父亲、母亲、护士、老师等,通过这些实践提高了个体角色扮演的能力和技巧。通过特殊的训练,很多角色扮演困难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1

举行某些仪式有助于角色的转换。一些地方的成人宣誓,以及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能经历的毕业典礼、结婚庆典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仪式看作是角色转换的仪式。这些仪式告诉我们,角色地位要发生变化了,我们要告别旧的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和态度观念。这些仪式有利于个体有意识地进行角色的转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