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把人们用来评价自己的多个领域称为自我价值组合。
定义研究者发现,整体自尊似乎是一个两阶段过程的结果。第一阶段,人们确定哪些领域对他们来说重要,哪些是用来决定其自我价值的。对某个人来说,这些领域可能包括学习和品德,对另一个人来说,外貌和家人朋友对他的接受程度可能更重要。研究者把人们用来评价自己的多个领域称为自我价值组合(contingencies of self-worth)。第二阶段,人们根据自己所在领域的表现来评价自我,形成人的整体自尊,依据学习表现建立自尊的一个女生,当她在课堂上表现出色的时候就会自我感觉良好。自我价值组合中包括外貌的一个男生,会在别人称赞他长得好、引人注目时体验到较高的自尊。
从自我价值组合角度看自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明明有不足和缺点,但还是可以自我感觉良好。几位研究者确定了大学生常用的自我价值组合的七个领域。如表12.1所示,这些组合的范围,从一些很显著的领域(如外貌,竞争力)到一些人们很难想到的领域(如上帝之爱)。
起源自我价值组合是怎样产生的?起初,人们愿意把自己做得好的一些领域纳入到自我价值组合中。一个田径运动员常常把自尊建立在体育运动的成绩上,而一个好学生更在意他的学习成绩。其实,这只是一部分情况。我们都知道,有些人会把一些难以达到目标的领域纳入到自我价值组合中。有时候,父母和同伴会对他们的选择产生影响,比如一个父亲说,她喜欢女儿是因为女儿长得漂亮,喜欢儿子是因为儿子在田径上表现优秀。文化在领域选择中也起一定作用,它对不同特征的人所赋予的价值标准不同。举例来说,我们的社会从很多方面传达着一种信息:某些标准是更多地与某种性别相联系的。女孩常常从同龄人和某提上得到提示——她们的价值是由她们的外表决定的,男孩则被告知,在各种竞技比赛中击败他人是自我价值的一种表现。
特点使用自我价值组合来确定自尊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其优点是,一个人自我感觉良好并不需要在所有事情或大多数事情上都做得很好。在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学生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都可能拥有自尊。同样,田径明星和笨手笨脚的人都可能自我感觉良好。从人本主义理论的角度来看,使用什么标准来评价自我,完全由人们自己决定。
存在的缺点是,人们有时候会选择一些自己难以表现出色的领域。一个被家人和朋友喜爱的姑娘自我感觉可能依然不好,因为她觉得自己在学习方面不如同伴。另外,有些领域是由他人或不可控力量决定的。一个人决定不了自己是否被别人接纳,是否能保持年轻貌美,或是总能在竞争中获胜。那些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学习成绩上的大学生常常在得低分时或收到研究生院的拒绝信后变得沮丧、失落。一项研究发现,那些把学习成绩纳入自我价值组合的学生,与那些未把学习成绩纳入自我价值组合的学生相比,所体验到的压力更大。另外,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把自尊建立在自己很大程度上能控制的领域(如美德或上帝之爱)的人,比那些把自尊建立在主观上难以控制领域的人,更少受抑郁困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