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藤,中药名。为萝藦科植物朱砂藤Cynanchumofficinale (Hemsl.) Tsiang et Zhang的根。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胃脘痛,跌打损伤。
入药部位根。
性味味苦,性温。
归经归胃、肝经。
功效祛风除湿,理气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胃脘痛,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1、治跌打损伤:朱砂藤、苦荞头、大血藤、凌霄花、树人参各三钱,破骨风、乌梢风、桑皮各二钱,水煎服。
2、治水肿:朱砂藤、桑皮、地瓜藤、活麻根各四钱,茯苓皮,通草各三钱,水煎服。
3、治消化不良,食积腹痛:朱砂藤、矮茶风、红子根、黄荆根各四钱,鱼鳅串、鱼腥草各三钱,水煎服。(1-3方出自《万县中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使用注意《广西民族药简编》:“忌吃酸辣食物。”
采集加工秋、冬季采根,洗净,晒干。
形态特征朱砂藤又名:湖北白前。藤状灌木;主根圆柱状,单生或自顶部起2分叉,干后暗褐色;嫩茎具单列毛。叶对生,薄纸质,无毛或背面具微毛,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2厘米,基部宽3-7.5厘米,向端部渐尖,基部耳形;叶柄长2-6厘米。聚伞花序腋生,长3-8厘米,着花约10朵;花萼裂片外面具微毛,花萼内面基部具腺体5枚;花冠淡绿色或白色;副花冠肉质,深5裂,裂片卵形,内面中部具1圆形的舌状片;花粉块每室1个,长圆形,下垂;子房无毛,柱头略为隆起,顶端2裂。蓇葖通常仅1枚发育,向端部渐尖,基部狭楔形,长达11厘米,直径1厘米;种子长圆状卵形,顶端略呈截形;种毛白色绢质,长2厘米。花期5-8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生于海拔1300-2800m的山坡、路边、水边或灌木丛中及疏林下。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相关论述《广西民族药简编》:“治胃出血,十二指肠溃疡,产妇缺乳。”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杜首颖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