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沉香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卷三(淳祜新添方)。具有坠气,和脾胃之功效。主治一切冷气攻冲心腹,胁肋胀满,噫醋吞酸,胸膈噎塞,饮食减少。
组成川白姜(炒)、半夏曲、白茯苓、附子(炮熟,去皮)、诃子肉、干山药、沉香、白术(煨)、木香、人参(去芦)各一两半,丁香半两,甘草(炙)六钱。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一中盏,加生姜三片,大枣三个,木瓜一片,煎七分,食前服。
功用坠气,和脾胃。
主治一切冷气攻冲心腹,胁肋胀满,噫醋吞酸,胸膈噎塞,饮食减少。
方义本方附子、沉香、木香、丁香能温中降逆,行气止痛,白茯苓、诃子肉、干山药、人参益气补中,健脾养胃,白姜散寒止痛,甘草调和诸药,温补脾胃。
重要文献摘要《卫家宝方》:“发厥厥冷、脉细、气短即如白沉香散、黑锡丹,极则脐心著灸。”
《医方类聚》:“丹溪日:治气一门,有日治一切气,冷气、滞气、逆气、上气,用安息香丸、丁沉丸、苏子丸、匀气散、如神丸、集香丸、白沉香散、煨姜丸、盐煎散、七气散、温白丸、生气汤,悉用热药。夫天地周流一身以为生气也,阳往则阴来,阴往则阳来,一升一降,无有穷已。苟内不伤于七情,外不感于六淫,其为气也,何病之有?今日滞气、逆气、上气,皆是肺受火邪,气得炎上之化,有升无降,熏蒸清道,甚而至于上焦不纳,中焦不化,下焦不渗,遂辗转传变为呕为吐,为膈为噎,为痰为饮,为翻胃为吞酸。夫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此正治也。治热用热,治寒用寒,此反佐之法也。古人微意,必得其情,有可汗者,有可下者,滞者导之,郁者扬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偏寒偏热者反佐而行之,挟湿者淡以渗之,挟虚者而养之,何尝例用辛香燥热之剂以火济火?实实虚虚,咎将谁执?”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袁灿兴 - 硕士生导师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