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沙棘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沙棘,中药名。系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或冻硬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或蒸后干燥。

生理特性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表面橙黄色或棕红色,皱缩,顶端有残存花柱,基部具短小果梗或果梗痕。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斜卵形,长约4mm,宽约2mm;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一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微,味酸、涩。

产地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主产于内蒙古、新疆。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酸、涩,温。

归经归脾、胃、肺、心经。

功效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

主治用于脾虚食少,食积腹痛,咳嗽痰多,胸痹心痛,瘀血经闭,跌扑瘀肿。

相关配伍1、《四部医典》:与芫荽子、藏木香、余甘子等同用。可用于脾气虚弱或脾胃气阴两伤,食少纳差,消化不良,脘腹胀痛,体倦乏力者。

2、《青海省用药标准》五味沙棘散:可配伍余甘子、白葡萄、甘草等配伍能止咳祛痰。

用法用量3~10g。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宏桂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