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性质
1. 化学成分:钙硼硅酸盐,CaB2[SiO4]2
2. 晶系:斜方晶系
3. 结晶习性:常呈短柱状,顶端楔形,晶面具纵纹,可形成晶簇,集合体呈块状或粒状。
4. 解理 :底面解理,不明显
5. 断口 :半贝壳状6. 硬度 :7
7. 比重 :3
8. 折射率 :1.630-1.636
9. 双折射率: 0.006(较稳定)
10.光性 :二轴晶。光性取决于照明所用光的波长,红到绿光时为负光性,蓝光时为正光性。
11.光泽 :玻璃光泽
12.透明度 :透明
13.色散 :低(0.017)
14.颜色 :无色、浅黄色、褐色,偶见粉红色。其中蜜黄色和酒黄色似托帕石。
15.吸收光谱:蓝色和绿色的磷灰石显示稀土元素的混合吸收光谱。
16.发光性: 长、短波紫外光下可发蓝色荧光。
17.鉴定要点: 折射率、低双折率、二轴晶宝石和相对密度作为关键区分依据。
18.密度:3.00g/cm3
其他信息简介赛黄晶之所以叫赛黄晶,是因为它的成分跟黄晶非常相似,但是毕竟是略有区别,所以中文翻译成了赛黄晶。
而且有区别就是有区别,最重要的是,宝石级的赛黄晶在收藏界被誉为是钻石的替代者,这也是因为能够达到宝石级的赛黄晶是非常少见的。赛黄晶有透明、粉色、黄色、淡紫色(有些赛黄晶会带有条纹),其实大部分的赛黄晶石呈灰色不透明状态,比较普通。能够达到宝石级的透明色赛黄晶原矿会非常的少,而且原矿本身非常非常小,所以宝石级的赛黄晶一般只能做成戒面和吊坠这样的成品。
所以对于赛黄晶的拥趸者来说,赛黄晶很大程度是一种收藏品而非制作成饰品。保持它原来的模样,也是很多收藏者的一种执念。
宝石学资料一般磨制成刻面宝石,很少直接作为珠宝首饰,多用于收藏。
产状与产地赛黄晶产自变质灰岩和低温热液中,在白云石中与微斜长石和正长石共生,冲积砂矿业是赛黄晶的重要来源地。宝石级赛黄晶体来自马达加斯加;黄色和无色晶体产自缅甸抹谷地区;墨西哥有无色和粉红色晶体产出;日本也有无色晶体产出。
主要鉴别特征赛黄晶晶体的外观似托帕石,但底面解理不如托帕石明显。成品可通过测试折射率、双折射率、相对密度来区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