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涡轴发动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概述

航空涡轮轴发动机,或简称为涡轴发动机,是一种输出轴功率的涡轮喷气发动机。首先装用这种发动机的直升机是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生产的Bell 47(编号为XH—13F),于1954年进行了首飞。

技术特点国外涡轴发动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技术水平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单位功率提高1~2倍;增压比提高2~3倍;涡轮进口温度提高200~300K;耗油率下降约30%。单元体翻修间隔期从早期的数百小时增长超过2000h。

发展现状从20世纪50年代法国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涡轴发动机阿都斯特(Artouste)Ⅰ开始,涡轴发动机已经发展到第4代。

第一代发动机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研制,以T58-GE-10和阿都斯特 II等发动机为典型代表,单位功率不超过180kW/(kg/s)。涡轴发动机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热力学、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和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燃油与控制系统采用机械液压控制系统,采用锻造合金和等轴晶铸造高温合金等典型材料。

第二代发动机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中期研制,以T64-GE-6和“土地神”(Gnome)等发动机为典型代表。通过采取提高热力循环参数和部件效率、改进材料等措施,单位功率达到200~230kW/(kg/s)。燃油与控制系统采用模拟电子控制带机械液压备份控制系统。材料采用钛合金和定向凝固柱晶高温合金等典型材料。

第三代发动机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研制,以RTM322、T700等发动机为典型代表,现正处于生产和使用的高峰期。通过进一步提高热力循环参数和部件效率、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措施,单位功率达到230~280kW/(kg/s);发动机采用单元体结构,可靠性、维修性得到进一步改善。开始采用全权限数字式发动机控制(FADEC)系统。材料采用钛合金、定向凝固镍基合金、热障涂层和粉末高温合金。

第四代发动机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制、90年代投入使用,以T800、MTR390等发动机为代表。大量应用先进的设计技术及新材料、新工艺,单位功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300kW/(kg/s)左右;零部件数量进一步减少;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间隔得到进一步提高。发动机采用FADEC系统,同时还采用了状态监控系统(包括振动监控、健康管理等)。材料大量采用钛合金、单晶合金、粉末高温合金和复合材料、热障涂层等新材料和新工艺。1

机体结构与一般航空喷气发动机一样,涡轴发动机也有进气装置、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及排气 装置等五大机件。

进气装置由于直升机飞行速度不大,一般最大平飞速度在350km/h以下, 故进气装置的内流进气道采用收敛形,以便气流在收敛形进气道内作加速流动,以改善气流流场的不均匀性。 进气装置进口唇边呈圆滑流线,适合亚音速流线要求,以避免气流在进口处突然方向折转,引起气流分离,为压气机稳定工作创造一个好的进气环境。 有的涡轴发动机将粒子分离器与进气道设计成一体,构成“多功能进气道”,以防止砂粒进入发动机内部磨损机件或者影响发动机稳定工作,这种多功能进气道利用惯性力场,使含有砂粒的空气沿着一定几何形状的通道流动。由于砂粒质量较空气大,在弯道处使砂粒获得较大的惯性力,砂粒便聚集在一起并与空气分离,排出机外。

压气机压气机的主要作用是将从进气道进入发动机的空气加以压缩,提高气流的压强,为燃烧创造有利条件。根据压气机内气体流动的特点,可以分为轴流式和离心式两种。轴流式压气机,面积小、流量大;离心式结构简单、工作较稳定。涡轴发动机的压气机,其结构形式几经演变, 从纯轴流式、单级离心、双级离心到轴流与离心混装一起的组合式压气机。当前,直升机的涡轴发动机大多采用的是若干级轴流加一级离心所构成的组合压气机。例如,国产涡轴6、涡轴8发动机为l级轴流加1级离心构成的组合压气机;“黑鹰”直升机上的T700发动机其压气机为5级轴流加上l级离心。压气机部件主要由进气导流器、压气机转子、压气机静子及防喘装置等组成。压气机转子是一个高速旋转的组合件,轴流式转子叶片呈叶栅排列安装在工作叶轮周围,离心式转子叶片则呈辐射形状铸在叶轮外部,见下图。压气机静于由压气机壳体和静止叶片组成。转子旋转时,通过转子叶片迫使空气向后流动,不仅加速了空气,而且使空气受到压缩,转子叶片后面的空气压强大于前面的压强。气流离开转子叶片后,进入起扩压作用的静于叶片。在静子叶片的通道、空气流速降低,压强升高,得到进一步压缩。一个转子加一个静于称为一级。衡量空气经过压气机被压缩的程度,常用压缩后与压缩前的压强之比,即增压比来表示。

增压比是评估压气机性能的重要指标。现代直升机装用的涡轴发动机,要求压气机的总增压比越来越高,有的已使增压比达到20,以使发动机获取尽可能高的热效率和轴功率。

喘振是压气机的一种有害、不稳定工作状态。当压气机发生喘振时,空气流量、空气压力和速度发生骤变,甚至可能出现突然倒流现象。喘振的形成通常由于进气方向不适,引起 压气机叶片中的气流分离并失速。喘振的后果,轻者降低发动机功率和经济性,重者引起发动机机械损伤或者使燃烧室熄火、停车。为防止发动机发生喘振,保证压气机稳定可靠地工 作,可在压气机前面采用角度可变的导流片,也可在压气机中部通道处设置放气装置。除了 在发动机结构设计时要考虑采取防喘措施外,还要求飞行使用中注意避免因为操纵不当致使 压气机发生喘振。

燃烧室燃烧室是发动机内燃油与空气混合、燃烧的地方。燃烧室一般由外壳、火焰筒组成,气流进口处还设有燃油喷嘴,起动时用的喷油点火器也装在这里。燃烧室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由于气体流速很高(一般流速为50一100m/s之间),混合气燃烧如大风中点火,因此保持燃烧稳定至关重要。为了保证稳定燃烧,在燃烧室结构设计上采取气流分流和火焰稳定 等措施。

经过压气机压缩后的高压空气进入燃烧室,被火焰筒分成内、外两股,大部分空气在火 焰筒外部,沿外部通道向后流动,起着散热、降温作用;小部分空气进入火焰筒内与燃油喷 嘴喷出(或者甩油盘甩出)的燃油混合形成油气混合气,经点火燃烧成为燃气,向后膨胀加速, 然后与外部渗入火焰筒内的冷空气掺合,燃气温度平均可达1500℃,流速可达230m/s,高温、高速的燃气从燃烧室后部喷出冲击涡轮装置。

工作时,先靠起动点火器点燃火焰筒内的混合气,正常工作时靠火焰筒内的燃气保持稳定燃烧。由于燃烧室的零件工作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中常出现翘曲、变形、裂纹、过热烧穿等故障,为此燃烧室采用热强度高、热塑性好的耐高温合金。

按照燃气在燃烧室的流动路线,燃烧室可分为直流和回流式两种。直流燃烧室形状细且长,燃气流动阻力小,回流燃烧室燃气路线回转,燃气流动阻力大,但可使发动机结构紧凑,缩短转于轴的长度,使发动机获得较大的整体刚度。国产涡轴8发动机的 燃烧室,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一种折流燃烧室,使燃气折流适应甩油盘甩出燃油的方向, 以提高燃油雾化质量及燃烧室工作效率。

涡轮涡轮的作用是将高温、高压燃气热能转变为旋转运动的机械能。它是涡轴发动机的主要机件之一,要求尺寸小、效率高。涡轮通常由静止的导向叶片和转动的工作叶轮组成。和压气机恰好相反,涡轮的导向叶片在前,工作叶片在后。从燃烧室来的燃气,先经过导向叶片、由于叶片间收敛形通道的作用,提高速度、降低压强,燃气膨胀并以适当的角度冲击工作叶轮,使叶轮高速旋转。现代涡轴发动机进入涡轮前的温度可高达1500℃,涡轮转速超过50000r/min。由于涡轮工作时要承受巨大的离心力和热负荷,所以涡轮一般选用耐高温的高强度合金钢,此外,还要为祸轮的散热和轴承的润滑进行周密设计。

与一般涡轮喷气发动机不同,直升机用涡轴发动机的涡轮既要带动压气机转动,又要带动旋翼、尾桨工作。大多数涡轴发动机将涡轮分为彼此无机械连接的前、后两段。前段带动压气机工作,构成发动机的燃气发生器转子;后段作为动力轴,即自由 涡轮,输出铀功率带动旋翼、尾桨等部件工作。前、后两段虽不发生机械连接关系,却有着 气体动力上的联系,可以使得燃气发生器涡轮与自由涡轮在气体热能分配上随飞行条件改变 作适当调整,这样就能使涡轴发动机性能与直升机旋翼性能在较宽裕的范围内得到优化组。

排气装置根据涡轴发动机工作特点,一般排气装置呈圆筒扩散形,以便燃气在自由涡轮内充分膨胀作功,使燃气热能尽可能多地转化为轴功率。现代涡轴发动机的排气装置能做到使95% 以上的燃气可用膨胀功通过自由祸轮转变为轴功率,而余下不到5%的可用膨胀功仍以动能 形式向后嚎出转变为推力。发动机排气装置历排出的热流是直升机主要热辐射源之一,其热辐射的强度与排气热流、的温度和温度场的分布有关。现代军用直升机为了在战场上防备敌方红外制导武器的攻击,减小自身热辐射强度,采用红外抑制技术。该技术除设法降低发动机外露热部件的表面温度外,主要是将外界冷空气引入排气装置内,掺进高温徘气热流中,降低温度并冲淡徘气热流中所含二氧化氯的浓度,以降低红外信号源能量。先进的红外抑制技术往往要将排气装置、冷却空气道以及发动机的安装位置 通盘考虑,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效的红外抑制系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