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沿革
S-76直升机是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研发的12座全天候民用运送直升机。该机于1976年5月开始规划,1977年3月初次试飞。1982年3月1日今后交付的直升机编号为S-76II,这种型号比本来的S-76有四十多处重大改善。1982年2月,S—761打破了苏联米-24自1975年8月1日保持的12项国际航空协会EId级和EIe级纪录。1
S-76,通用全天候运送机,首要用于近海油田开发和其它S-76直升机民用运送使命,1983年3月停产;S-76E,1983年3月今后交给的通用全天候运送区升机;S-76通用型,首要用于查找、救援、后勤援助和伤员后撤,AUH-76装备型,首要用于部队运送、后勤援助、空中侦查、装备查找和救援等;在履行部队运送使命时可运送10名全副装备士兵;在履行医疗伤员后撤时,座舱内可放置三副担架和供两名医护人员用的长椅。2
技术特点S—76的旋翼系统包括4片桨叶的旋翼和4片复合材料桨叶的尾浆,旋翼的桨尖后掠。旋翼传动装置包括主减速器和需要润滑的中间减速器及尾减速器。机身为多种材料结构,包括玻璃纤维机头,轻合金蜂窝机舱,半硬壳式轻合金尾梁,以及“凯芙拉”塑料门和整流罩。尾部为尾斜梁结构,尾桨在左侧,全动式平尾,轻合金蜂窝机舱,半硬壳式轻合金尾粱以及“凯芙拉”塑料门和整流罩。尾部为尾斜梁结构,尾桨在左侧,全动平尾由“凯芙拉”/环氧树脂/石墨大梁和“凯芙拉”蒙皮组成。3
动力装置为两台650轴马力的艾利逊250-C303涡轮轴发动机,装在座舱上部的旋翼轴后面,油箱容量为1060升。主要设备有双套操纵机构,座舱灭火器,甚高频无线电台等。S-76C+由S-76C改进而来,是S-76系列的最新改型,采用透博梅卡公司的2台阿赫耶2S1发动机,两台发动机可分开工作,从而增加航程。S-76C+具有高速、远航程和高可靠性的特点。3
参数数据飞行参数航程:818千米
最大起飞重量:5306千克
巡航速度:269千米/小时
失速速度:0
最短起飞距离:0
最短着陆距离:0
爬升速率:6.85米/秒
实用升限:4572米2
机身长度:1600cm
翼展:1341cm
高度:452cm
客舱长:241cm
客舱高:135cm
客舱宽:193cm
整机空重:2540千克
座位数:13个
油箱容积:1063升
行李箱容积:1080升2
动力系统发动机型号:pratt&Whitney Canada 210S
发动机类型:涡轴发动机
气缸排列:不适用
发动机个数:2
燃料类型:航空汽油2
性能数据最大巡航速度(S-76通用型)269公里/小时,(S-76C+)287公里/小时
最大爬高率(S-76通用型)6.85米/秒
悬停升限(S-76通用型) (有地效)1890米
航程(S-76通用型)(12名乘客,规范燃油,30分钟余油)748公里
航程(S-76通用型) (8名乘客,带副油箱,开发近海油田使命)1112公里2
相关新闻中国再进口8架美制S-76D直升机 用于海上搜救。2013年9月6日,西科斯基飞机公司与中国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宣布,双方签订了两份新的购机合同,包括8架S-76D搜救直升机。4
【环球网综合报道】2013年6月17日,巴黎航展——西科斯基飞机公司与三菱公司已签署了购机合约,将有11架S-76直升机被引进三菱公司并用于日本海上保安厅(JCG)的搜救(SAR)活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