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轰炸机,是苏联现代战略轰炸机“开山鼻祖”,按美国空军《星条旗杂志》披露:图-4是按照美国的B-29轰炸机仿制的。
B-29轰炸机比B-17“空中堡垒”轰炸机大一倍,炸弹装载量也多一倍,最大速度高达640千米/小时。为了在10000米高空飞行,除了炸弹舱之外,B-29的所有座舱都是密封加压。B-29的4台大功率活塞式发动机,每台承连的炸弹重量创当时的世界新纪录。正因如此,B-29被赋予“超级空中堡垒”的绰号。
从使用上说,B-29全部在亚洲使用,可以说是为日本“定制”的武器。1944年6月5日,B-29轰炸机从印度基地起飞,轰炸了第一个目标——泰国首都曼谷周围的铁路设施。同年6月15日,B-29轰炸机再次从印度起飞,途经中国成都加油,成功轰炸了位于九州的日本制铁所。
此后,B-29在日本战果累累,包括“火烧东京”,对广岛、长崎的核爆。各型B-29共生产了3974架,二战中空袭日本的B-29累计34790架次,投下的炸弹和燃烧弹合计170000吨以上。B-29完全体现了大型轰炸机的价值。
苏联非常渴望拥有远程轰炸机。卫国战争开始后,斯大林依据租赁法案多次向美国表达希望能得到B-29,但均被美国政府拒绝,美国只愿意向苏联提供中型轰炸机、战斗机和运输机。
1944年7月29日,美国空军上尉霍华德·贾雷尔为首驾驶的一架B-29,“张牙舞爪”号B-29-5-BW(编号42-6256)当天从成都起飞,在执行了对驻扎在中国满洲里的日军的袭击任务后于返航途中发生故障,迫降海参崴。贾雷尔机组落地后即被苏联军方扣留。降在海参崴后,贾雷尔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B-29。他和其他机组人员被关在中亚一个临时集中营里,几个月后才被遣返回国。
1944年8月20日,另一架从成都起飞的B-29A-1-BN(42-93829)在轰炸日本八幡市(现北九州市)的过程中受损,飞往苏联实施迫降。途中飞机失控,机组跳伞,飞机坠毁在伯力以东的山区,机组人员全被苏联军方扣留。
1944年11月10或11日,在对九州大村市的夜间空袭中,编号42-6365的B-29受损迫降到海参崴。1944年11月21日,42-6358因为同样原因迫降苏联。这两架飞机和机组毫不例外地再次被苏联军方扣留。
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军方获得了三架向往已久且完整堪用的B-29。苏联安排所有美国机组成员于1945年1月经由德黑兰返回西方,B-29则恕不奉还。
1945年6月的一天,苏联海军头号试飞员谢苗·赖德尔和他的两名助手—— 一名副驾驶和一位机械师,驾驶一架B-29从海参崴飞到莫斯科,降落在莫斯科东北郊伊兹梅诺夫”苏联海军飞行试验中心”机场。
1944年7~11月间,3架轰炸日本本土的美国B -29 轰炸机(其中1架为B -29A)迫降在苏联远东地区机场。苏联政府确定由图波列夫设计局进行测绘仿制。苏联飞行员将3架B -29飞到莫斯科后,B -29A被用于分解测绘,另2架B -29被用作训练苏联飞行员。1947年5月19日,测绘仿制而成的图-4首飞成功,成为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最后一种活塞式飞机。同年7月,首批试制的3架图-4参加了土希诺航空节的检阅。年底即制造出20架飞机用于飞行试验。1948年夏季,飞行试验结束,图-4投入批生产。在20世纪50年代,图-4是苏联远程航空兵的主力机型。累计生产了约900架3。
研制进程此后,斯大林命令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海军事务国务委员兼苏联海军司令尼古拉G·库兹涅索夫全权负责对B-29飞机的“摸底”。库兹涅索夫则挑选精通英文的苏联海军头号试飞员谢苗·赖德尔对被扣B-29进行秘密试飞。
1945年1月9日,赖德尔和切尔诺夫一起驾驶B-29升上了蓝天,成功地降落在罗曼诺夫卡附近的一个空军基地内。两天后,另一名试飞员马鲁诺夫也成功地试飞了B-29。
库兹涅索夫的分析报告认为B-29上应用的诸如轻质铝合金、增压座舱、遥控炮塔、大功率涡轮增压发动机、“诺顿”轰炸指挥仪、雷达和其它所有的机载设备都远超过当时苏联的技术水平。
1945年6月22日,苏联正式启动代号B-4的“四发动机轰炸机计划”,计划后来正式改名为“图-4计划”——即复制B-29的绝密计划。斯大林同时下令取消刚刚于1945年1月启动的远程轰炸机计划——“64计划”,任命该计划的原总工程师图波列夫为B-4计划的总工程师。整个复制计划在莫斯科郊外的中央机场内进行,因为只有这个机场才具备容得下B-29的机库。手头的三架B-29一架用于拆解测绘,一架用于参考,一架用于测试试飞4。
斯大林命令贝利亚直接监督图-4计划的进程。拆下来的每个部件都要经过仔细的测量和照相以便供复制时用。拆各种仪表和控制系统时特别小心,线路被一一编号,贴标签,并且记录在案。之后,这些部件才交给设计小组进行仿造。
在图-4计划中起了至关重要作用的还有图波列夫的副手马尔科夫(日后成功设计出苏联第一代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图22)。战争期间,苏联航空工业承受了巨大压力,现已它又奉命复制大约10万个按时满足质量要求的航空部件,困难很大。图波列夫让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帮助他解决协调问题。米高扬让苏联各个部以最高命令的名义下达,从而确保质量。而一旦发现部件交付拖延,部门负责人就得自己去向贝利亚解释。
B-29的105,000个部件,需要画40万份草图。美国的工艺技术也与苏联不同,如B-29的标准铝合金厚度为十六分之一英寸,苏联根本无法生产出如此薄的铝合金。图列波夫最后想方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最终,图-4的重量仅比B-29重了不到1%。最成功的复制则是B-29的中央火控系统,这套自动化武器系统使轰炸机上的炮手能控制飞机上的任何一门航炮。图波列夫亲自主持了这一系统的仿制,结果大获成功。
图-4并不完全是B-29的仿制品,其雷达、弹药和发动机都是苏联自己的。发动机改成ASH-73TK气冷双排星形18缸活塞发动机,功率可达1.69兆瓦(2300马力),比B-29的R-3350要大,使图-4的最大航程甚至超过了B-29。
1947年,苏联生产出了第一架图-4,同年5月首飞,图波列夫亲自挑选了三位最有名的苏联试飞员。1947年8月3日的莫斯科航空节上,3架图-4的公开亮相成了西方媒体的焦点。
1947年8月,图-4在苏联航空节上首次公开亮相,包括西方国家驻苏联的武官应邀参观。三架图-4和一架图-70客机从300米空中飞过主席台。当这三架图-4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许多西方的武官还以为是失踪已久的美国B-29呢,这次展示成了西方媒体的头条新闻。
1948年,图-4正式服役苏联红军,到1950年,苏联红军已经拥有9个图-4远程轰炸机团,北约给其起了个“水牛”的绰号。朝鲜战争爆发时,苏联已经拥有了845架该型飞机。1951年10月18日,图-4成功投掷了原子弹,成为具有战略核打击的飞机。图-4后来还发展出空中加油型,为米格-15进行空中加油。
图-4服役1948年图-4开始进入苏联战略空军部队服役,苏联空军真正拥有了战略轰炸能力。限于技术原因,图-4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受到自卫武器遥控装置和乘员座舱增压系统的困扰,ASh-73TK发动机的可靠性也不佳。在制造厂狠抓质量控制后,1949年初后生产的飞机改正了多数严重问题直到1949年中期,战略部队的图-4才达到全操作状态。
1949年底之前,苏联战略部队装备了约300架图-4。除战略部队外。海军航空兵还装备了一些图-4用于远程巡逻,朝鲜战争爆发时,苏联已经拥有了845架图-4。美国对这种山寨B-29心存忌惮,因为它配备核武器可对美国进行单程自杀式攻击。
中国也得到苏联援助的图-4(当时空军称其为杜-4,后改为图-4)。在川西剿匪平叛,西藏平叛,中印边境冲突和对抗台湾国民党空军的电子侦察机及飘空侦察气球等作战行动中发挥过作用。修改后的图-4也曾作投放“无侦-5”高空无人侦察机之用。后又将一架改为空中预警机——“空警一号”5。
技术特点总体动力图-4轰炸机,基本参考B-29的整体设计,动力系统,航电系统和武器系统。但图-4并不完全是B-29的仿制品,其雷达、弹药和发动机都是苏联自己的。发动机改成ASH-72K涡桨发动机,功率大于B-29的发动机,使图-4的最大航程甚至超过了B-296。
武器配备图-4轰炸机:机身弹舱最大载弹量9000千克,10× 23 mm Nudelman-Suranov NS-23 航炮,4座炮塔和机尾各装两门,6× 1,000 kg (2,205 lb)炸弹或者1× 原子弹 (Tu-4A)或者2× KS-1 冷发射导弹 (Tu-4K)17
B-29轰炸机(B型):12挺12.7毫米机枪,备弹11500发;1门20毫米航炮,备弹100发。机身弹舱最大载弹量9080千克8。
性能数据图-4轰炸机参考数据:
图-4轰炸机 | B-29轰炸机(B型) | |
机长 | 30.179米 | 30.18米 |
翼展 | 43.08米 | 43.05米 |
机高 | 8.46米 | 9.02米 |
机翼面积 | 161.7平米 | 161.28平米 |
动力装置 | 4台ASh-73TK发动机,单台功率1790千瓦 | 4台R-3350-79活塞发动机,单台功率1656千瓦 |
空机重量 | 35270千克 | 31326千克 |
最大起飞重量 | 66000千克 | 63600千克 |
最大平飞速度 | 557千米/小时(高度10250米) | 586千米/小时(高度7620米) |
实用升限 | 11201米 | 11250米 |
最大航程 | 6200千米(载弹量3000千克) | 7780千米 |
机组人员 | 7名 | 11名 |
按照苏联官方公布的数字,图-4轰炸机一共生产了847架。但据西方统计.到1954年.苏联一共部署了大约1300架图-4轰炸机。苏联从1949年开始部署图-4轰炸机.逐渐取代二战时苏联空军使用的伊尔,B-25,PYE-,B-17和B-24轰炸机。1949年底之前,苏联战略部队装备了约300架图-4。除战略部队外。海军航空兵还装备了一些图-4用于远程巡逻6。
图-4轰炸机投入批量生产以后,苏联又开始对其进行改进。1950年,图波列夫试验设计局曾研究用TB-2型飞机的涡轮螺桨发动机装备图-4轰炸机的可行性,但试验结果表明。飞机的飞行性能只提高14%~20%,这个计划被放弃。1951年10月18日,图-4成功投掷了原子弹,成为具有战略核打击能力的飞机6。
1954年开始,图-4轰炸机逐渐被更先进的喷气轰炸机图-16取代。这些退役下来的飞机并没有废弃,而是用来执行运输任务。1955年,大约300架图一4轰炸机改装成图-4D运输机,并且一直飞到60年代中期。1956年,又有一批改装成图-4T运输兵力型。20世纪50年代后期,有一些改装成图-4USHS型训练机。20世纪60年代初期,6架图-4轰炸机改装成图-4LL型空中试验飞机,用来试验活塞、涡轮螺桨和涡轮喷气发动机。从那时开始,苏联的图-4轰炸机只承担运输、训练和空中实验室等任务。图-4轰炸机也是图,70民航飞机和图一75军用运输机的基础机型9。
俄罗斯的最后一架图-4轰炸机在位于俄罗斯莫斯科州莫斯科市以东38公里处的俄罗斯空军博物馆里,停放着一架图-4轰炸机。该架图-4(序列号2805103)于1952年生产于古比雪夫飞机制造厂,这是俄罗斯仅存的一架图-4轰炸机。据说其在1956参与过对布达佩斯的攻击(1956年匈牙利事件),当飞机已经飞近城市时投弹命令被取消了10。
中国运用1949年底,毛泽东主席访苏联时,斯大林答应将12架“图-4”轰炸机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政府。
1953年飞机由苏联机组人员飞来石家庄移交中国部队,中国组建了独立4团来使用这批轰炸机。独立4团共分3个大队,每大队3架飞机,另一架作为团长专机。其余两架调出作为特殊任务使用未列入该团编制。中国引进后它成了中国的第一种战略轰炸机。
该机装备部队后主要任务是巡逻警戒任务,1956年为了开辟北京至西藏航线,图-4做了首飞,为不久正式开辟至拉萨航线创造了有利条件。1959年,图-4轰炸机参加了入藏平叛作战,执行轰炸、空投补给物资、照明弹战场照明的任务。
50年代后期,台湾国民党空军的P-2V、RB-57等电子侦察机,在夜间入侵东南沿海骚扰,为此、中国空军曾将两架图-4前下方的炮塔拆除,装上了能转360度的强光照射灯,能直照近千米内的目标;将自卫用的对空雷达移植到机头,炸弹舱改为指挥舱,进驻空勤指挥组,指挥引导米格-17对入侵侦察机的拦截和进攻。
1960年12月19日夜间,拦截一架窜往张家口方向的P2V的作战中,起飞了3批图-4轰炸机。P2V几乎无法摆脱图-4的扫射,但因当时的装备太差,其中红外瞄准具的误差几乎达2度,并且有很重的余辉。在几个批次的开火追击中,依旧没有对P2V造成致命伤害。在这架P2V到达山东临沂上空时,遭到第三批次的图-4射击35分钟之久,强大的火力迫使P2V机组即将弃机跳伞,但最终P2V还是逃脱。
70年代初,老的发动机已经没有备件,我国陆续将图-4原装的阿什-73TK发动机拆下,改装上运-8的发动机,并拆除机上的炮塔,作为电子侦察机和电子干扰机使用。后又将一架改为空中预警验证机(空警1号)。在原“图-4”使用期间,有时亦作为运输机和执行过黄河冰坝轰炸任务。自70年代我国新的喷气式轰炸机投产并陆续装备以后,图-4也基本上失去其应有的战术作用,于1988年全部退役。目前有两架图-4作为文物收藏于北京中国航空博物馆11。
1958年起,图-4陆续执行了多种勤务和特种保障任务。如:为中国空军首支地空导弹部队首次实弹射击打靶试验提供保障,在宁夏中卫地区投放拉-17靶机,供导弹1营操作刚完成改装的苏制С-75地空导弹射击。赴中缅边境地区、拉萨地区、四川成都地区进行航测(广汉、彭山机场勘察,132厂(现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选址),向进藏部队空投物资,炸祁连山冰川和黄河冰阻,打间谍气球,新疆与内蒙古防治瘟疫播药等。
1960年夏,针对美蒋空军34中队“黑蝙蝠”夜间侦察机多进行夜间低空、低速入窜,我喷气式战斗机难以截击的特点,空军专门成立了图-4截击大队,主要是在图-4上加装1台原用于米格-17ПФ战斗机的ΡΠ-5截击雷达,展开对敌截击。图-4截击大队成立后,于1960年8月24日首次用于夜间低空截击国民党空军的P2V-7U侦察机,但未取得战果。1960年12月29日,1架中国台湾的P2V-7U侦察机通过渤海进入张家口侦察,在航线上连续遭到空军独4团3架图-4轰炸机的连续截击,双方在空中连续缠斗一个多小时,P2V-7U多次向台湾告急,由于图-4瞄准仪精度不佳,导致图-4弹药耗尽未取得战果。其后的3年内,图-4轰炸机以沧州机场为中心,前往沈阳、广州等地参加了20余次截击P2V-7U的战斗,数次将敌逼得无法脱身,频频向台湾告急,可惜均差最后一点运气未能击落敌机。
1963年6月19日夜间,加装截击雷达的图-4轰炸机参加了截击P2V-7U的作战,未取得战果,但驻南昌的空24师独立大队王文礼副大队长驾驶米格-17ПФ歼击机,在低空、夜暗、复杂电子干扰情况下,首次击落了敌5070号P2V-7U侦察机。1964年6月11日,驻青岛流亭的海军航空兵第4师独立5大队用“神炮”照明法在山东莱城上空将美蒋空军5060号P2V-7U侦察机击落。由此,国民党空军苦于屡次被歼,被迫终止了对中国大陆腹地纵深的侦察。图-4轰炸机也终止了自己的“截击轰炸机”使命,拆除了所加装的设备,恢复为轰炸机3。
总体评价图-4是苏联以美国B-29轰炸机为蓝本仿造的一种战略轰炸机。图-4的研发成功是苏联飞机制造史上的里程碑,它为此后苏联所有活塞式以及喷气式战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大部分苏联战机上的仪表、传感器、电机等精密部件追根溯源,全都能在B-29身上找到血缘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大林的决定是正确的。在此后的数十年中,苏联先后在图-4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版本的改进,其中就有被改造成可实施核武器远程投放的“恐怖杀手”。当然,等到图-4轰炸机在哈萨克斯坦大草原投掷原子弹时,苏联飞行员依稀还记得当初图波列夫的话:“尽管这种飞机与当初美军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轰炸机分毫不差,但它依然对美国本土鞭长莫及,况且它已不可能抗衡现代化防空火网的拦截了。”但无论怎么说,图-4的出现,的确是苏联踏入顶级军事强国行列的最为坚实的一大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