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阳性和假阴性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小叶 /文
随着6月炎炎夏季的到来,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似乎也已经走过了第一波高峰,世界各国开始小心翼翼,步步“解封”。然而,面对仍然存在的病毒威胁,在尚无特效药以及疫苗的情况下,我们该采取何种手段渡过“后疫情高峰时代”?
4月20日,智利政府对外宣布,计划发放全球第一批有效期为三个月的“免疫通行证”,允许持证者返岗复工。[1] 除此之外,德国、意大利、美国和英国也提议实施同样的“通行证”政策。不难看出,各国想尽办法,既要预防疫情的二次暴发,还要努力挽救上半年遭受重创的经济形势。
所谓的“免疫通行证”,即数字或者书面证件,证明持证者曾经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现已康复,据称具有免疫力。因此,其基本思路就是以SARS-CoV-2抗体检测为依据。
然而,4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简报中明确指出:“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SARS-CoV-2抗体介导的免疫力可以保证‘免疫通行证’的准确性。”[2]
近日,《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评论文章《“免疫护照”不靠谱的十个原因》(Ten reasons why immunity passports are a bad idea),两位作者分别是生物学家Natalie Kofler,全球倡议组织《编辑自然》(Editing Nature)的创始人、哈佛医学院科学公民项目顾问,和Françoise Baylis,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生物伦理学教授。他们担忧“免疫通行证”制造的问题可能会多过解决的问题,并列举了十条理由,其中四条关注实际操作问题,剩余的六条则涉及到相关的伦理问题。
COVID-19免疫力仍是谜团
在同一份简报中,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大部分SARS-CoV-2抗体相关研究显示,感染后恢复健康的人体内产生了病毒抗体,但其中一些人血液中的中和抗体水平非常低。而且截止至2020年4月24日(时至5月底),没有任何研究明确评估过SARS-CoV-2抗体是否能够赋予人们免疫力来抵抗对该病毒的后续感染。”[3]
对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病毒,康复个体内产生的抗体可以产生一到两年的免疫力,避免再次感染。而对于普通感冒病毒,免疫保护期可能只有短短几个月。因此,SARS-CoV-2抗体到底能够坚持多久?它们真的能够预防再感染吗?全球研究人员正在努力给出明确答案。
血清检测并不可靠
血清抗体检测可以成为评估流行病和病毒传播的有效方法。可惜目前检测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可以达到99%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更多研究数据表示,绝大多数血清检测并不可靠,也就是说,低特异性和低敏感性的检测极容易出现假阳性以及假阴性结果,从而误导人们对免疫情况的真实判断。
根据包括CNN、The New York Times等美国的媒体报道,在美国市场上的抗体试剂盒大部分有着超过10%的假阳性率,个别产品的假阳性率甚至超过15%。通俗地说,假阳性率就是当你检测结果呈阳性——即你可能已经对新冠病毒产生了免疫力——但实际上你并没有免疫力的概率。15%的假阳性率就意味着100个检测阳性的人里有15个人并没有抗体。新冠病毒的感染率至今没有准确数据,目前普遍认为人群中的感染率为5%左右。放在一个一百万人口的城市中,那就是大约有5万人确实感染了病毒。如果我们给这一百万人全部检测病毒抗体的话,测试结果会告诉我们有15万人感染过病毒,而且已经产生了活性抗体——这之间的差值有10万人。如果让这10万个自信满满、本以为不可能再被感染病毒的人复工,那病毒暴发就会造成灾难性的结果。(参见返朴文章《疫情或再度来袭,医生能罩住我们吗?》)
检测供应量有限
如果真的要在全国范围内发放“免疫通行证”,那么需要展开多少检测呢?两位作者以德国为例,德国总人口8400万,每人至少需要两次血清检测,以保证结果有效性,那么检测总次数就至少是1.68亿次。另外,为了保证持续的免疫力,还要再加上每人隔段时间重复检测的数量。德国政府6月起接受来自瑞士罗氏制药每月500万份的检测盒,但这也只能保证6%人口的供应量。即使是像韩国这样一个高检测率的国家,到5月20日为止,也只不过检测了全国1.5%的人口。
康复幸存者数量并不足以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每个国家COVID-19康复个体的数量比例不尽相同。以美国为例,虽然全美的康复人口比例在14%到30%之间,但4月份世界卫生组织曾在新闻发布会上估计,全球范围内COVID-19康复人口只占了总人口的2%-3%。
低康复率,有限的检测供应,再加上大量不可靠的检测手段,能够获得“通行证”的复工人口数量可想而知。还是以美国为例,根据他们如今的数据,预计只有0.43%的人口(美国总人口为3.28亿人)能够“被放行”。整个国家的经济目前若要依靠如此小规模的人口来推动,犹如杯水车薪。
健康监测牵涉个人隐私安全隐患
发放“免疫通行证”的目的之一在于控制人口流动,那么必将会涉及身份识别、跟踪和监控系统。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电子通行证实施起来相对简易。英国、美国和其他国家都在测试不同的应用程序,但是,不仅限于疫情防控的手机应用常常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包括使用者的位置信息、旅行历史和其他健康信息等数据。而且目前也尚无任何保证说明当COVID-19消失之后,类似的应用工具是否也会一起消失。
边缘性群体将会面临更多审查
病毒对人类实施平等的无差别攻击,但是随着病毒监控力度的加强,人类之间很可能出现区别对待种族、性别、宗教或者其他少数边缘性群体的情况。在COVID-19暴发期间,美国警察就已经更多地审查少数群体。同时美国、巴西、伊朗等国家释放囚犯防止病毒在监狱内大规模传播,在美国,社区会对有色人种犯人进行隔离,佩戴着电子镣铐接受电子监禁,如果再将电子监禁和移民问题被别有用心地联系在一起,边缘性群体面临的风险又将提高。
监测获取并不公平
面对有限的检测供应量,现实告诉我们,有钱有权的人更容易获得检测机会。在三月,美国大批的职业运动员、技术公司老总、电影明星接受了检测,于此同时,在有些州,一天可能检测的人数不到20人。各地“解封”之后,真正急于返岗复工的人恰恰是那些承担着养家糊口重任的劳动者,但是他们可能很难获得一次抗体检测的机会,因为届时分门别类的公共卫生系统会加剧这一不平等现象。
社会阶层分化
COVID-19抗体状态无疑是给人们增加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标签:“免疫特权者”和“免疫剥夺者”。在尚无疫苗的今天,要分入哪个阶层可能取决于运气、财力和个人情况。同时,社会不平等和财富不平等现象也会加剧,例如雇主出于健康安全因素可能优先雇佣获得“免疫通行证”的人。
另外,“免疫通行证”还可能会加深国家与国家的隔阂,那些国家不实施通行证政策的国民可能因此无法进入有通行证规定的国家,世界上有些国家对HIV感染者施行入境限制就是很好的例证。
出现新的歧视形式
自从COVID-19出现以来,全球各地不乏各种歧视的声音。而“免疫通行证”有可能成为滋养新歧视形式的平台,今天的“免疫通行证”到了明天就很容易扩充为“个人生物信息包”。对于能够掌握其内容的雇主、保险公司、法律从业人员,他们可以出于利益需求查看私人信息,带来新的歧视风险。
公共卫生新威胁
如果“免疫通行证”成为了获得社会和经济自由的唯一证明,那么那些身体健康,没有免疫力的个体有可能会故意感染病毒,将自己和他人置于感染威胁之下。另外,还可能有人通过非法手段向有免疫力的人购买或者伪造通行证,这既帮助了号称有免疫力的人进一步扩散病毒,也趁机推动了地下恶性交易的发展。
在文章的末尾,作者总结说,“免疫通行证”聚焦于个体,却违背了公共卫生的基本原则和使命。除了所谓的“免疫通行证”,政府其实可以把时间、人力和财力投入到真正能限制大流行病危害的措施上:首先是检测、跟踪和隔离,其中个人健康状态和其他信息数据必须要匿名保护。其次就是SARS-CoV-2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全球分配。全球免费获取的疫苗若能及时出现,人人都能接种,不仅能解决文中提到的种种伦理不平等问题,还能让人获得真正的“免疫通行证”,彻底走出疫情的阴霾。
参考文献
[1]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the_americas/chile-coronavirus-immunity-passport-antibody-testing-card/2020/04/20/8daef326-826d-11ea-81a3-9690c9881111_story.html
[2] https://www.who.int/news-room/commentaries/detail/immunity-passports-in-the-context-of-covid-19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