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等雪量线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定义

在地图上由等降雪量线组成的地图称为等降雪量线图。它是研究一个地区同一时段不同地方的降雪分布规律和特点并反映其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的重要工具。一般绘制的均为年等降雪量线图,根据年平均降雪量数据分析同一地区降雪的年际差异或不同地区降雪的空间差异。

等降雪量线意义降雪分布差别大的地区,等降雪量线密集。反之,等降雪量线稀疏。

等降雪量线与地形地势:山脉迎风坡,降雪量大;山脉背风坡,降雪量小。等降雪量线呈封闭曲线,且降雪少,说明深居内陆位置。

等降雪量线海陆影响:等降雪量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且自沿海向内陆递减,说明降雪量受海陆因素影响明显。

**等降雪量线与气候:**气候主要反映为地区的湿度和温度。降雪量较大的地方,温度较低、湿度较大。

我国降雪分布特征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降雪多,南方主要降雪地区集中。总体上,西多东少,南北方向多雪区与少雪区相间排列。

降雪比较集中的区域有4个:东北区北部、东部和长白山地区、新疆北部及帕米尔高原西部、祁连山及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1

新疆北部和东北区北部、东部地区纬度高, 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强度大 ,次数多,时间长,容易造成大的降雪,这两个地区也是我国积雪深度最大的北方积雪带。长白山地区受东部海洋影响比较大,也是我国北方主要的降雪区和积雪区之一。祁连山地区地处我国西部内陆,暖湿气流很难到达,属于大陆性气候,降雪是高海拔高山降雪,这里的积雪融水是河西走廊地区人们饮用和灌溉的最主要水源。帕米尔高原西部是西风带的上升运动区,降水较多是青藏高原西部的降雪中心,东部的降雪中心在唐古拉山和巴颜喀拉山附近。整个青藏高原总体上呈现高原腹相对少雪,四周边缘多雪的情况。这种降雪分布清晰地反映出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由于其西侧和南侧迎风坡地形抬升,构成了暖湿气流进入腹地的屏障,暖湿气流被迫沿喜马拉雅山南麓东进,沿高原东侧横断山脉北上,造成东侧多雪的背景。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是我国主要的降雪区。这里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柱含水量大,在冬季一旦有冷空气南下,很容易形成雨加雪,因此也是我国冬季的主要降雪中心,其中长江中游地区还是我国另一条最大积雪深度带,可形成很厚的短期雪盖。由于受到秦岭及大巴山的阻挡,冷空气很难进入。2

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是我国的少雪区,只是在盆地西部边缘与青藏高原东边坡地区的降雪量较大。广东、广西等低纬度地区和台湾省基本是无雪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我国的半湿润地区,冬季主要受北方冷空气和西风带系统影响,年降雪量在30mm左右,低于全国气候平均值。我国内陆干旱的荒漠地区包括内蒙古的西部地区,年降雪量都在 10 mm 以下,自然也是少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