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素涵义
艾森克以大量的人格测量资料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筛选和区分出用以描述人格的特质。他发现,很难找出绝对独立的特质,一些特质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和连贯性,因此,主张用特质群而不是分散的特质去描述人格。他总结提取的人格的三因素是:
外倾性(内外向性):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
神经质: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
精神质: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1
理论的发展过程人格结构艾森克的研究方法是,先把人格因素分成可以按层级排列的不同单元。(见图1)
在这一系统中,基本结构是包含特定行为的特定反应水平。比如,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一下午都在与朋友说笑,我们将把这看成是一个特定反应。如果这个人在一星期内有好几个下午是与朋友共度的,我们就得到了关于这个人的在艾森克理论中的第二个水平——习惯化反应。但是似乎这个人不只限于在下午社交,也不只限于与这些朋友交往。假设这个人花了大部分的周末和晚上来进行社交。如果你观察的时间足够长,你就会发现,这个人生活在社交聚会、讨论小组、集会等之中。按照艾森克的理论,你可能会得出结论,这个人显示出了好交际的特质。艾森克还认为,像好交际这样的特质是一个更大的人格维度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好交际的人也会倾向于冲动、主动、活泼和兴奋。所有这些特质构成了艾森克所说的外向的超级特质。2
这样的超级特质有多少个?最初,艾森克的因素分析研究得出了两个最基本的维度,其他特质都可以归结到这两个维度之中:内外向性和神经质。由于这两个维度相互独立,因此得分处在第一个维度的外向性一端的人,在第二个维度上的得分可高可低。在图2所示,一个在外向性上得分高而在神经质上得分低的人与一个在两维度上均得低分的人,具有不同的特质。2
在艾森克的模型中,第二个主要的维度是神经质。在这一维度上得高分显示了一种情绪化的反应倾向。我们有时把在这一维度上得高分的人视为情绪不稳定或情绪化的人。他们经常对很小的挫折和问题有很强的情绪反应,并且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平静下来。他们容易兴奋、生气和抑郁。在这一维度上得分落在另一 端的人则少出现情绪失控,也较少有大起大落的情绪体验。2
根据后来的研究,艾森克加入了第三个超级特质:精神质。在这一维度上得高分的人被描述为“自我中心的、攻击性的、缺乏人情味儿的、冷漠的、缺乏同情心的、冲动的、不考虑他人的、通常不关心正义和他人福利的人”。这一维度上得高分的人正是那些应该接受审判或心理治疗的人。2
人格的生物学基础艾森克在阐明人格的个体差异基于生物基础时,有三个论据。第一,外向-内向性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一些研究已发现,一个人在某一特点上的个体差异水平在若干年内都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第二,艾森克用跨文化研究结果来支持他的观点。他认为,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开展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人格中同样的三个维度。艾森克认为,这三个“超级因素”不仅在他的研究中显示出来,在其他研究者运用不同的数据收集方法进行研究中也有所显示。第三,艾森克指出,很多研究结果显示,遗传对决定一个人在三个人格维度上的水平,起着重要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