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秋水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态特征

秋水仙是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球茎卵形,外皮黑褐色。茎极短,大部埋于地下。叶披针形,长约30cm。8~10月开花。每葶开花1~4朵,花蕾纺缍形,开放时漏斗形,淡粉红色(或紫红色),直径约7~8cm。 雄蕊比雌蕊短,花药黄色。蒴果,种子多数,呈不规则的球形,褐色。已有水培秋水仙。1

分布范围欧洲和地中海沿岸,中国自七十年代起从国外引进种子和球茎,分别在北京、庐山、昆明等地试种,已取得不错的成果。由于生物工程科学的发展,对秋水仙碱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各地都在扩大种植面积。1

生长环境夏季喜凉爽、干燥气候,冬季要求温暖湿润,生长季节要有充足阳光,并要求肥沃疏松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1

栽培技术冬季喜湿润多雨、耐严寒,夏季宜干燥炎热的环境,以及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所以栽植地势宜选高燥平地,栽培前应严格进行消毒,防止线虫病、立枯病和腐烂病的发生。如果发现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等,可用50%辛硫磷进行开沟喷洒,也可早晚人工扑杀或配毒饵诱杀。秋季多雨时节、花药易被霉菌侵袭,鳞茎容易腐烂,应及时采取措施和预防。冬季,挖出的鳞茎应置于室内贮藏越冬,来年再种植。种植时,株行距一般为15×15厘米,使其得到充分的养料和光照,方能生长良好。亦可用种子和小子球繁殖,盖土不宜太深,1.5~2厘米厚即可。秋水仙母鳞茎较缺乏,进口的种球价格昂贵。为加速种球的繁殖,将熟土撒在行上,增加土层厚度,以增殖小鳞茎的数量,连续种植2~3年,种球数量即成倍增加。2华北地区可露地越冬,但需防寒。3

药物理学秋水仙碱是用于治疗痛风和牛皮癣的常用抗炎药。动物实验显示,该药能抑制肝脏的纤维化进程,但人体试验的结果却不显著,也未曾有研究讨论过秋水仙碱在预防HCC和影响病程进展方面的研究。墨西哥的研究人员完成了为期3年的研究,在对186名因感染肝炎病毒而发生肝纤维化的患者病史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服用秋水仙碱治疗的患者中,只有9%的人在随访3年后进展为HCC,该比例在未用秋水仙碱治疗的患者中为29%。此外,前组患者发生HCC的时间要明显晚于后者(秋水仙碱可将肝硬化后进展为HCC的时间平均延缓72月),前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也较后者长。研究人员指出,秋水仙碱所具有的预防HCC作用是独立于年龄、血小板计数、α-FP和转氨酶水平的。

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破坏纺锤体,使染色体停滞在分裂中期。这种由秋水仙素引起的不正常分裂,称为秋水仙素有丝分裂(C-mitosis)。在这样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虽然纵裂,但细胞不分裂,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因而使染色体加倍。自1937年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A.F.Blakeslee)等,用秋水仙素加倍曼陀罗等植物的染色体数获得成功以后,秋水仙素就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的研究和植物育种的工作中。

症状:喉咙灼热,腹泻,心脏血管崩溃,狂语,感觉障碍,惊厥,肌肉无力,呼吸困难,甚至与砒霜中毒相似,中毒者50%死亡,发作时间:2-6小时,死亡在2-3天内出现,中毒者到死保持清醒。

解毒:活性碳治疗,洗胃

注意:可药用;与大蒜相似;可溶解于牛奶,也就是说牛奶不能稀释;山羊可以免疫。2

化学成分在秋水仙花及球茎内有多种毒性极强的生物碱,主要有石蒜碱、雪花莲胺碱及秋水仙碱(又称秋水仙素)等,口服6毫克秋水仙碱即可致人死亡。

临床应用秋水仙碱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乳腺癌、肺癌、胃癌、皮肤癌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此外还可用于缓解痛风的急性发作。秋水仙碱的毒副作用较大,急性中毒后常见症状为剧烈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慢性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对骨髓造血的直接抑制作用,易引起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我国民间常用秋水仙的花及球茎治疗坐骨神经痛和关节炎等,但因剂量难以掌握,服用此药中毒者屡见不鲜,故应加强宣传教育,避免误食、滥用。秋水仙碱在人体内由于水解作用代谢很快,排泄也很快,因此只要急救措施得当,急性中毒症状可迅速缓解。2

主要价值秋水仙适宜高山园、岩石园,亦可植于灌木丛旁或花境及草坪丛植;花朵傍地面而生,别具特色。鳞茎可提取秋水仙碱,供药用。1

花语九月十一日生日花:秋水仙(Meadow Saffron)

花 语:单纯(Easy)

秋水仙有几个不甚文雅的名字,如:不穿内衣的少女、裸体女人…等等,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外型令人容易产生的联想。要等到所有叶片凋谢落尽後,它才开出花朵。因此它的花语是-单纯。 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个性单纯、不造作,身心宛如一张乾静的白纸。在这个像大染缸的社会里,反而具有一股清新健康的气质。当然,有幸成为这种人的亲密伴侣,还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呢!

在古代的基督教中,有将圣人与特定花朵连结在一起的习惯,因循于教会在纪念圣人时,通常是以盛开的花朵来点缀祭坛所致。而到了中世纪后,在天主教修道院内,更是有如园艺中心般的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朵,久而久之,教会便把366天的圣人分别与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花历。由于当时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于南欧地区,南欧又属地中海型性的气候,非常适合栽种花草,各种花百花竞放,每一种花都有着丰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