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水环境污染是全球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开发、城市扩张等活动使水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呈复杂化的趋势,不仅对流域水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也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从污染源看,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性已经不容忽视,其输出负荷占总量的比重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特点;从受纳水体看,实际进入水体的不同污染物的具体来源及其相对贡献并不明确。识别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并定量估算其相对贡献,是有针对性实施流域污染治理及研究细化流域减排政策的重要依据。2
分类1、按污染源在空间分布方式分类
分为点污染源 (如城市 污水和 工矿企业与船 舶等废水排放口)和非点污染源(如农田排水、地表径流 )。
2、按污染物分类
分为汞污染源、酚污 染源 、热污 染源 、放射性污染源等。
3、 按受纳水体分类
分为地面水污染源 、地下水污染源 、海洋污染源 。地面水污染源还 可分为河流污染源、湖泊污染源和水库污染源。
4、 按污染源排放时间分类
分为连续性污染源、间断性污染源和 瞬时性污染源。连续性污染源又可分为连 续均 匀性污染源和连续非均匀性 污染源 。
5、按污染源位置分类
分为固定污染源和流动污染源 。 固定污染源数量 多 、危害大,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6、按导 致水污染的人类社会活动分类
分为工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其中 ,工业污染源是造成水污染的最主要来 源。工业门类繁多 ,生产过程复杂,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 ,毒性各异,污染物不 易 净化 ,对 水 环 境 危害 最 大 。
目前 ,我国仅对点污染源排放的污水有控制标准,而对于非点源没有控制标隹。1
排放标准体系美国水污染源排放标准简介美国《清洁水法》将水污 染物 分为 3类 :①有毒污染物 ,包括最早列入名录的 1 29种优先污染物 ;② 联邦环境保护局规定 的常规污染物 ,包括生化需氧量 、大肠杆 菌、油脂 、总悬 浮固体和 pH值 ;③ 非常规污染物 ,即那些既未列 入有毒物质名录 ,又未列为常规污染物的污染物 ,包括非毒性无机化合物、色度 、热等。
排放标准适用于 所 有 向可 通 航 水域 排 放污染物的点源 。
根据废水排放途径的不同 ,排放标准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排入公共废水处理 系统的废水的预处理标准 :一类是直接排入通航河道 的废水的排放标准 。排入公共废水处理系统的污染源执 行 工业 废 水 预 处理 标 准 。该标 准 主 要控 制 公 共废 水 处 理 系统无法处理 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以及会破坏废水处理 系统 、损害废水处理工作人 员健康的污染物。一般而言 ,预 处理标准比直接排放到河流的 限值 要宽松一些。但是 ,对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等,预处理标;隹与直接排放点源的排放标准一样严格。
直接排放标准也依控制对象不同而异。对于 常规污染物 ,《清浩水法》最初 基于 现在 可得的最佳实用技术 (BPT)制定排放标准 ,后来改 为以常规污染物最佳控制技术(BCT)为基础 制定的排放标准。BCT技术是在 BPT技术基础 上的提高。对有毒污 染 物 和 非 常 规 污 染 物 的控 制较 严 ,采 用 基 于 最 佳 可 得 技 术(BAT)的排放标 隹。
新污 染源的排放标准称新源 实施标准 (NSPS),依据最佳可得示范技术 (BADT)。BADT对 常规污染物的控制比 BCT又进一步 ,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包括禁止排放任何污染物 的规定。
中国水污染源排放标准体系概述中国的环境标准是与环境保护事业同步发展起来的。1973年 8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审查通过 了我国第一个环境标 隹——《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奠定 了中国环境标准的基础 ,这一标准为我 国冈 刚起步的环 保事业提供了管理和执法依据。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 :执行上 ,地方环境标 准 优 先 于 国 家环 境标 准 执 行 。 这 些 标准 均 为 国 家 强 制 性 标准 。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之间的关系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又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如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等 )和行业性排放标准(如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隹等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 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 ,没有行业排放标准 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国家环境法规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根据 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 ,并考虑经 济 承 受 能 力 ,对排 入 水 环 境 的有 害 物 质 和产 生污 染 的 各 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是对污染源进行控制的标准。
按其 具 有 的 法律 性 质 ,环 境 标 准 又 可 分为 强 制 性 标准 和 推荐 性 标准 2种 。环 境质 量标 准 、污 染 物 排 放标 准 和 法律 、法 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环境标准均为强制性标准 ,必须强制执行 ;国家强制性标 准编码为 “GB XX—YY”,环 保行 业强制性标准编码 为 “HJ XX—YY”。强制 性 标准 以外 的 环 境标 准 属 推 荐 性标 准 ,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环境标准 ,但推荐性标准被强制性标准 引用 后 则 变 为强 制 性 标 准 ,必 须 强 制 执 行 ;国 家推 荐 性标 准 编码为 “GB/T XX—YY”, 环 保 行 业 推 荐 性 标 准 编 码 为 “HJ/TXX—YY”。
原则上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水环境质量标准有密切 的联系 ,但是 目前随着 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部 分地 区水污 染物排放总 量超 过 水 环 境容 量 的情 况 下 ,国家 水污 染物 排 放 标 准 与 区域水环境质量功能直接对应分级 已明显失去现实意义,不能适应目前水环境管理 的需要。
综 合 性 水 污 染物 排 放 标准 覆盖 面 较 广 ,行 业 性 水 污 染 物排放标准较 少 ,二者不 交叉执行 ,根据行业特性而 制定 的行业排放标准相关排放指标 的限值 ,一般控制指标较少。
按时间段 制定污染物排放 限值。 目前现行的排放标准 ,绝大多数按建设 项 目的时间段进行 了污染源划分,分别制定 宽严不同的排放限值。
现 行 的水 污 染 物 综 合 性排 放 标 准 或 行业 排 放 标 准 ,大 多数未对排入设置 二级 污水 处理 厂的城镇 排水系统的污水进行严格 的 限制 ,有 的标 准甚 至 未 对 某 些污 染物 制 定 明 确 的 限值 。1
水污染源解析从广义上看,水污染源解析(Sourceapportionment)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定性识别水污染物不同来源;二是通过建立污染物与来源的因果对应关系定量计算各来源的相对贡献。源解析研究的污染来源,可以是具有某种共性的污染类型,也可以是流域产生污染的部位或是某种具体的输出单元,实际研究中需要根据研究的尺度和目标等因素确定源解析所要达到的“精度”。比如在较大的流域尺度上,可将点源和非点源作为来源类型研究其对污染发生的相对贡献,也可以将污染源解析到流域的不同部位(子流域)或者不同产出部门。在更小的尺度上,甚至可以将单一农业小流域产生的污染物源解析到流域内的不同种植类型。
水污染源解析的方法
1、基于污染负荷估算的源解析法
这类方法以污染源为对象,不关注受纳水体实际污染状况及污染物特征。通过模拟不同来源污染物的输出、迁移转化等过程,估算各来源污染物输出或进入水体的负荷,经比较得出各来源的相对贡献。目前较多的是应用非点源污染模型估算污染负荷,污染物也以泥沙及氮磷、农药等化学物质为主。
2、基于污染潜力分析的指数法
综合分析影响污染物输出的主要因子并根据其重要性赋予不同权重,以数学关系建立一个污染物输出的多因子函数,对流域不同单元各因子标准化后赋值并分别进行函数计算获得各单元污染输出潜力指数,比较后得到各个单元污染输出的相对贡献。与上述方法不同的是,此方法计算结果是各单元污染负荷输出的相对值。如Lemunyon等建立的农田尺度磷指数(PI)法,综合考虑了影响磷流失的源因子(土壤磷素水平、化肥与有机肥磷的施用量、施用方式、时间)和迁移扩散因子(土壤侵蚀、沟灌侵蚀、径流强度等)。研究者建立了一个用于较大尺度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潜力指数系统(APPI),包括4个分指数:①泥沙输出指数(SPI)采用RUSLE模型结合泥沙输移率计算潜在的泥沙负荷量;②径流指数(RI)采用SCS-CN法计算地表径流量;③禽畜负荷指数(ALI)根据各类禽畜数量和负荷系数估算总负荷量;④化肥利用指数(CUI)对各类土地利用潜在的氮、磷、农药负荷量分为高、中、低、无4个等级,将各项等级值相加获得。各项分指数最终都经过标准化处理后汇总为一个综合指数,通过排序即可识别污染流失潜力较大的关键区域。
3、基于源—受体污染物特征的源解析法
这类方法通常并不关注污染物迁移过程及输出负荷,而是从受纳水体污染物特征出发,建立污染物特征因子与潜在来源中相关因子的关联,以此判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或计算各来源对受纳水体污染的贡献比例。其中一种直接以受体污染物特征分析来定性地判断污染的主要来源,另外一种则是建立受体与污染源特征因子的相关关系,定量地分析各来源的相对贡献。2
调查方法点源调查1、点源调查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补充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
(1)点源的排放特点(排放形式,分散还是集中排放;排放口的平面位置及排放方向;排入口在断面上的位置);
(2)排放数据(调查主要水质参数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变化情况等方面的数据。);
(3)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排水总量等。);
(4)废水、污水处理状况(主要调查各排污单位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事故状况等。)。
非点源调查2、非点源调查基本上采用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工业类非点源污染源:
(1)概况(原料、燃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堆放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
(2)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
水质监测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一般应布设对照、控制、削减三类断面。
特别应注意:
(1)调查范围的两端布设一个取样断面
(2)重点保护水域及环境敏感点附近水域应布设取样断面;
(3)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入)应布设取样断面;
(4)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有污水排入)应布设取样断面;
(5)重点水工构筑物附近(如取水口、闸坝)应布设取样断面;
(6)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500米处应布设取样断面;
掌握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水质监测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方法及取样方法,断面确定后,根据河宽布置采样垂线;每条垂线上,根据水深设置采样点。
总的来说:样品数量的规定如下:
一级评价:每个水质采样点取1份水样;
二级评价:每条采样垂线取1份混合水样;
三级评价:每个断面取1份混合水样。
存在的问题水污染源排放标准存在的问题
1、与环境质量标准之 间严重脱节
环境质 量取 决于 该区域纳 污量 、环境容 量和 自我 净化能力 ,它与这一特定区域的污染物排 放累积总和相 关。国家的污染物排放标;隹是根据环境与经济 的综合分析制定 ,是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允许排放上 限,它的制定和环境质量标;隹缺 乏特定的联 系,因而即使所有的污染源达标排放 ,也不能保证 一定达 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例如 2005年天津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 99.6% ,但同年度天津市 17条一级河道中 ,仍有 8条为劣 V类 水 体 。
2、污染源排放标 准存在分类功能不强 。规定较为“机械”
如《污水 综合 排放标准 》(GB 897821996)中规定 废水 中污 染物 日均值监测频率按照生产确定 ,生产周期在 8 h以内的,每 2 h采 样 1次,超过 8 h的,每 4 h采样一次 ,这种规定就较为机械 ,至少对以下 2种情况不适用 :一种是污水排放 周期短于生产周期 的排污情况 ,另一种是连续的废水 ,排 放周 期T小于 24小时 ,且 24/T不是 整 数 的排 污 状 况 。因此 ,日均值 的监测不能根据生产或废水排放周期确定 ,而应根据废水的 日排放规律来确定。对这种特殊情况 ,不加思考地简单套用标准往往 会 得 到 错误 的结 果 。 因此 ,在 依 照 标准 的 同 时 ,还 应 根 据 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变动 ,以符合实际要求。
3、在 实际 监 测 工作 中 。对 污 染 源 单 位 采用 浓 度 评 价 的 多 ,而评价每吨产品最 高允许排水量或其他指标 的少
《污水综合排放》GB 8978—1996、《纺织染整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烧碱 、聚 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5581—95等 除对 污 染 物 的排 放 浓度 做 出规 定 外 ,对单位产品的废水排放量或污染物排放量也有具体的规定 ,但 在实 际执 行标 准 的过 程 中 ,往 往 仅 评 价 浓 度 是 否 达 标 ,很 少考 核单位产 品的废水排放量或污染物排放量 ,浓度达标 与总量达标没有有效地结合起来 。
4、有些污染指标,源排放标准严于环境质量标准
例 如 :《污 水 综合 排 放 》G B 8978—1 996中粪 大 肠 菌 群数 这项指标 ,一级标准 为 500个 /L,二级标准 1 000个 /L,三级标准 5 000个 /L;而 《地 表 水 环 境质 量 标 准 》 中 粪 大肠 菌群 数l类 、ll类、II类 、lV类、V 类水体标准限值分别为 200个 /L、2 000个 /L、10 000个 /L、20000个 /L、40 000个 /L。
5、标 准 限值 未 能达 到 实 际 污 染处 理 要 求
对排入污水处理厂 的企业应执行三级标准 ,而三级标准 对某 些污 染物 限值 较宽 ,但 污水 处理 厂 对该 项 污 染 物没 有 处理 效果或者 处理效果不好 ,导致污水处理厂排放 的污水对地表水造成 较严 重 的污 染 。 例如 ,污 水综 合 排 放三 级 标 准 对 氨氨 不做 要求 ,但原建 的污水处理厂对氨氨没有明显的处理 效果 ,新 、扩、改建的污水处理 厂虽有脱 氨工 艺 ,但大多处理效率不高 ,因而造成某 些地 区地表水 中氨氨超标 时有发生。
6、污染管理不规范
鉴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污染源管理现状 (标准较 复杂 ,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 受到行政干预 ),有些企业执行标准 混乱 ,部 分指 标 执 行 行 业标 准 ,另 外 一 些指 标 执 行综 合 排 放标 准 :此外 ,本 该 执 行 二 级 标 准 的却 按 三 级 标 准 考 核 ,结 果 工业 企业 废水 排放 达 标 率逐 年提 高 ,但 地 表 水 的污 染 问题 得 不 到解 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