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黑钙土是由腐殖质积累和石灰淋溶淀积两种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基本特点是剖面层次十分清楚,由腐殖质层、腐殖质舌状淋溶层、钙积层和母质层组成。腐殖质层可厚达30~50厘米,钙积层多于50~90厘米处。淋溶黑钙土的腐殖质层可厚达50厘米以上,钙积层出现于1~1.5米及以下,草甸黑钙土的钙积层最为明显,而石灰性黑钙土多不明显。1
内容早在1763年,俄国科学家罗梦诺索夫于科学文献中指出此名称,继由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列人他在1886年制定的土壤分类体系中。之后,世界许多国家的土壤分类中均应用“黑钙土”名称。1988年的联合国的土壤图图例中也有“黑钙土”集合土类。
中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使用“黑钙土”名称,在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分类(1958)中曾一度改称为“石灰性黑土”、“火性黑土”(土类)。1978年《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及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地分类(1988)中又恢复黑钙土(土类)名称。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1991)中列入均腐殖质土纲,半干润均腐殖质亚纲的黑钙土土类。在1975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黑钙土属于软土纲的多种类型:冷冻性冷凉软土、粘化冷冻软土、钙化冷凉软土、粘化平干润软土、弱发育半干润软土、钙质半干润软土等。2
黑钙土区是温带半干润气候,在草甸草原植被条件下,发育的具有暗色松软表层,下部具有钙积层或石灰反应的土壤。暗色表层腐殖质含量>20g/kg,湿彩度30厘米;pH7.0~7.5左右,盐基饱和度>90%,含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