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裂褶菌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基本简介

裂褶菌是段木栽培香菇、木耳或毛木耳或银耳时的“杂菌”,其繁殖生长快,数量多,影响比较大,还可使木质部产生白色腐朽。

该菌含有较强活性的纤维素酶,并能产生苹果酸,菌丝深层发酵时可产生大量有机酸,还可产生促生素吲哚乙酸。本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方面应用广泛。

形态特征裂褶菌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成熟后产生孢子。

裂褶菌子实体小型。菌盖直径0.6-4.2cm,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绒毛或粗毛,扇形或肾形,具多数裂瓣,菌肉薄,白色,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白色或灰白色,有时淡紫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柄短或无。

生理学特性不同培养基对菌落径向生长的影响:培养过程中,裂褶菌在PDA 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CA、PA、OA 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度较慢,但均在15d 长成了满皿。从菌落性状上看:裂褶菌在4 种培养基上生长的状况几乎一样,菌落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些边缘呈波浪状,气生菌丝极细,极薄,白色绒毛状。菌落紧贴在培养皿壁生长。

不同碳源对菌落径向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碳源的培养试验,结果显示:裂褶菌对果糖的利用最好、菌落直径最大,其次为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对乳糖的利用最差。所以在培养该菌时用果糖作为培养基的碳源最好。从菌落性状上看:5 种培养基上菌落生长相似,菌落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呈波浪状,气生菌丝薄,呈白色絮状。

不同pH值对菌落径向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pH 值条件9 d的培养,可见裂褶菌在pH4.0~10.0 均能生长,但pH6.0~7.0 时生长最好,为最适生长范围,pH6.0 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最适pH 值。pH>6.0 或pHZn>Mn>Pb>Cu>Se。Fe 为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裂褶菌中 Se的含量为 0.0033 mg/100 g,Se是 GSH- Px和磷脂氢过氧化物酶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体内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清除起着重要作用,保护细胞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受损伤;Se能有效地改善各种抗氧化剂之间的协同关系,起到了抗氧化防御系统中“缓冲剂”的作用。此外,裂褶菌还含有 Zn 4.5 mg/100 g,Cu 0.2 mg/100 g,Zn和 Cu都参与 SOD的合成,Zn是 SOD的辅基,又与酶的催化活性有关,是酶活力所必需的成分。

裂褶菌的氨基酸含量也很丰富,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 40%,色氨酸未检测出。其中,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分别达 0.61%和 0.89%,与 Longvah等的结果一致。临床研究证明,天门冬氨酸可增强人体体质、消除疲劳。郝瑞芳分别用含 5%和 10%裂褶菌的饲料连续喂养小鼠 60 d,结果显示,裂褶菌均能显著增强小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的活力,有效降低血中乳酸含量,表明裂褶菌具有明显消除疲劳的功效。2

栽培技术裂褶菌人工驯化栽培成功,始于云南云蕈、福建菌都、辽宁朝阳全禾菌业,于2006年商品化栽培成功,获得了理想效果。目前裂褶菌栽培方式是以塑料袋装入培养料作为载体,在室内外房棚搭建多层架床,春秋两季连续生产4-6批,形成多层次立体栽培;朝阳全禾采用室外地栽,接近地栽黑木耳技术管理。其应用技术如下:

1、房棚要求:野外栽培生态环境较适应。菇棚高2.5米,每棚250~300平方米均可,竹木作骨架。棚顶盖黑色薄膜加草帘,四周茅草或草帘围护;棚内搭摆袋架,架宽90~100厘米,分设架床8层,层距25厘米;地面整平夯实,铺上细沙。每个架床用塑料薄膜覆盖成保湿棚。保湿好的专用菇棚不必盖膜。在民家庭院只要有对流门窗的房间,亦可用于栽培。

2、栽培季节:该菌生产周期较短,在适宜的条件下从接种到采收仅需16~20天。最佳栽培季节为秋栽9~10月,春栽3~5月,每年安排生产4~6批。

3、培养基配制:适用的培养基配方有以下2组:(1)棉籽壳58% 玉米芯或甘蔗渣20%、麦麸18%、玉米粉2%、石膏粉1%、钙镁磷肥1%;(2)棉籽壳50%、杂木屑28%、玉米粉2%、麦麸18%、石膏粉1%、碳酸钙1%。以上配方料与水比为1:1.1~1.2,含水量60%,PH自然。栽培袋规格:立式栽培的采用短袋15×26厘米,每袋装干料300克;长袋12×55厘米,每袋装干料500克。装袋、灭菌按常规操作。

4、消毒接种:料袋灭菌后需冷却至28℃以下时方可进行接种。为防止“病从口入”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接种时,长袋的打6个接种穴,接入菌种后胶布封口。短袋的拔出袋口棉塞,接入菌种后棉塞复原。

5、室内养菌:接种后的菌袋,摆放于培养室层架上或平地垒叠养菌。发菌培养环境要求适温、干燥、避光、通风。温度掌握23~26℃为好,不低于18℃,也不可超过32℃;空间相对湿度70%以下,注意防潮湿;门窗遮阳,后期给散射光;每天通风2次,更新空气。室内养菌一般7天左右袋壁上菌丝浓白密集,手指按压袋面有凹陷出现时,即可离室进棚。

6、出菇管理:菌袋进棚上架摆袋催蕾时,区别不同袋形操作:短袋的拔去袋口棉塞,拉直袋膜出菇;也可采取袋壁四周每隔8厘米,用刀片划1-2厘米的长菇口,然后将菌袋竖立摆放多口出菇。长袋的进棚后,横排于架层上适应环境2天后,把穴口上的胶布撕掉,穴口向上长菇。然后在空间喷雾状水,空气相对湿度80%,并覆盖架层罩膜保湿。每天喷水时,注意揭膜通风。菌袋开口后原基形成一般需要4~6天。当菇蕾稍有分化时揭去盖膜。随着子实体发育需要,每天早、中、晚向空间喷雾状水1次,不宜直喷菇体上,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温度控制不低18℃,不超过25℃;并给300~500勒克斯散射光线,促进子实体正常发育。

7、采收加工:裂褶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接种至采收16~20天,当子实体叶片平展时即可采收。采收前停止喷水,避免脆断损坏朵形。一般第一潮菇收后停止喷水2天,生息养菌,然后照常管理;7天后又产出第2潮菇。管理得当一般可长2-3潮菇,生物转化率40~50%。长袋的单产200~250克,短袋的单产100-150克。鲜品用塑料泡膜盒和保鲜膜包装送往超市,在4-5℃低温下货架期12~14天;加工干制时,可用机械脱水烘干,鲜干品比例为4:1,干品用双层塑料袋密封包装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