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后置带指对海岸带进行规划、开发时,在大潮高潮线,特别是风暴潮岸线与后方的建筑群或开发带之间特意留出的一定宽度的地带,以预防将来可能遭受到的海洋灾害。
释义海岸后置带指对海岸带进行规划、开发时,在大潮高潮线,特别是风暴潮岸线与后方的建筑群或开发带之间特意留出的一定宽度的地带,以预防将来可能遭受到的海洋灾害。1
功能海岸后置带的主要功能是应对未来可能遭受到的特大海洋灾害,如若发生,预留的海岸后置带能够避免海岸周边建筑群受海浪损害。2
海岸层次海岸按照从陆地到海洋的方向可以划分为海岸后置带、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几个层次。其中海岸后置带是最接近后方建筑群的区域。
潮上带指位于平均高潮线与最大涨潮线之间的区域。正常潮汐作用不能到达,但在大潮或风暴潮时,海水可以淹没,宽达数十到数百里,沉积物主要是泥状至泥粒状纹层、白云岩、石膏质白云岩、隐藻类纹层石灰岩、隐藻类纹层白云岩等。由于本带的盐度变动极大,仅有蓝绿藻席发育,罕见小型薄壳有孔虫、介形虫、软体动物及外来贝壳夹层和植物根等。鸟眼构造、不规则纹层、干缩裂缝,泥卷构造及膏盐假晶等发育。
潮间带指位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的区域。宽数十里。主要由泥晶石灰岩、球粒泥灰岩组成,常发生白云石化。含腹足类、有孔虫及藻类迭层石。具生物搅动构造、生物潜穴及水平层理,局部见小型交错层理、干裂等。
潮下带指位于平均低潮线以下的区域。这一区域水浅,阳光充足,氧气充分,波浪活动频繁,从潮汐及陆棚地区,带来丰富的养料,故大量海相底栖生物发育,有珊瑚、苔藓动物、棘皮动物、海绵类、层孔虫、腕足类及软体动物等,行光合作用的钙藻也大量繁殖。由于水浅蒸发量大,海水经常处于过饱和,沉淀大量灰泥。在气候温暖,有海风影响,陆源物质供给很少以及海底地形平缓倾斜时,可以在碎浪带出现岸礁或沿岸鲕粒砂堤,这时礁后或坝后形成泻湖环境,以球粒泥晶灰岩和生物泥晶灰岩为主,粟粒有孔虫、绿藻、软体动物等适应盐度变动生物大量繁殖。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郭亮 - 副教授 - 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