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生物圈保护区(Biosphere Reserves),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中提出的一项概念,指受到保护的陆地、海岸带或海洋生态系统的代表性区域。截至2007年,该组织已经认定了109个国家的527个地区为生物圈保护区。
中国14个生物圈保护区中国是世界上开展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活动最积极的国家之一,而且中国是一个拥有从热带到寒带多种气候类型的大国,因此其生物圈保护区类型也就丰富多彩。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中巴包含中国的14个生物圈保护区。他们是中国最深的高山湖泊——天池的长白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鼎湖山,举世闻名的大熊猫之乡——卧龙,有世界独生。之称的黔金丝猴产地和佛教圣地——梵净山,昆虫世界——武夷山,欧亚大陆典型草原——锡林郭勒,浓缩了从高山冰雪带至森林、草原、荒漠、绿洲、农田等垂直系列的博格达峰,有野人传说和白化动物之谜的神农架,被誉为鹤乡的盐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共存的热带之乡——西双版纳,喀斯特森林明。——茂兰,被誉为大树王国的天目山,完整保存了原始红松林的丰林,美妙奇幻的著名风景区——九寨沟。1
三种功能区典型的生物圈保护区通常包括3种功能区:
一、核心区:据明确的保护目的,受到严格保护的区城。每个生物制保护区可以包含一或多个技心区。它必须有清楚的界线和立法的保障,根据保护目的的需要面设计的足够大的面积,以实现对景观、生态系统和物种的保护。
缓冲带为使核心区受到严格保护,其外围被缓冲带包围,在缓冲带中只能进行与保护目的相符的一系列活动,如开展环境教育与培训活动,与当地的、地区的和全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研究和监制等。
过渡区包隔在缓冲带外围,与周边居民社区或村庄紧密相连,发挥着持续发展的功能。在这里可进行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活动。
二、生物圈保护区的建设鼓励科学家、管理人员、决策者和当地展艮之间进行最大限度的合作、真正实现生物圈保护区的多种功能。
三、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物圈保护区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能从中受益;并保护那些与环境和协调的传统文化。
四、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当今世界上惟一得到参与的政府承认的全球性保护区网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2
发展生物圈保护区的概念自1971年在第一届人与生物圈国际协调理事会提出初步设想后。立即就得到许多国家的响应。1976年确定了首批生物圈保护区。1983年9月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会议的主要成果是制定了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行动计划,当时生物网保护区已发展到243个,分布在65个国家。
1995年3月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召开丁第二次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对1984年开始实施的行动计划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制定了新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行动纲要和生物圈保护区章程,两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截止到1995年6月底,全球已有328个生物圈保护区,分布在82个国家。其中包括中国的旧中生物圈保护区,它们是长白山。卧龙、鼎湖山、武夷山、梵净山、锡林郭勒草原、博格达峰、盐城和两双版纳自然保护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