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价值
海底煤矿是一种很重要的矿产,它的开采量在已开采的海洋矿产中占第二位,仅次于石油。现在世界上有一些发达国家已在常年开采海底煤矿。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在海底开采煤矿的国家,从1620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仅海底采出的煤,就占英国采煤总量的10%。日本也是海底采煤量较多的国家,占全国采煤总量的30%。从海底采的煤有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目前,世界上已探查出的海底最大煤田是英国诺森伯兰海底煤田。另外有些国家也在海底发现了大型煤田。我国渤海湾和台湾省沿岸也发现了较大规模的海底煤田。
形成时间海底煤田一般沉积在盆地中。海洋中的沉积盆地多是中、新生代形成的。海底煤矿,特别是太平洋西部边缘的煤矿多是在7000万年以来的新生代形成的。日本海底有十多个已经开发的煤田,大多数是来的新生代形成的。日本海底有十多个已经开发的煤田,大多数是7000~2800万年前老第i纪形成的,而新三纪的煤田很少。2
国内发展情况中国的海底含煤岩层主要分布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以及台湾岛浅海陆架区。含煤岩系厚达500~3000米,煤层层数较多,最多近百层(东海),一般为8~25层(渤海、黄海),层厚不稳定,一般为0.3~2.5米,最厚达3~4米,主要煤类型为褐煤,其次为长褐煤、泥煤和含沥青质煤等。
山东龙矿集团北皂煤矿是我国第一座海下采煤矿井。其第一个海下采煤工作面于2005年6月投产,并于当年试采完毕,共开采原煤8.2万吨。第二个采煤工作面于2006年8月10日正式投产,至2007年1月底完成试采,并成功试采原煤42.585 4万吨。第二个工作面位于海岸线600多米,距海平面300多米的海底,工作面推进长度为594米、倾斜长度146米、采高4米、总储量40余万吨。3
国外发展情况英国的海底煤矿大多数集中在苏格兰和英格兰交界地带的纽太斯尔市周同以及达勒姆郡东北部和诺森伯兰郡东南部的浅海地区。早期,英国煤炭联合公司所经营的7个煤矿,共雇用了约1.25万名工人,其中大多数从事海底开采作业。1958~1965年,英国煤炭局实施了一项重大的浅海勘探计划,在达勒姆和诺森伯兰两郡的近海海域,大约2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打了18口深孔(平均孔深600米),查明了该地区海底以下270~500米,离岸35千米的近海海底埋藏有丰富的优质煤炭,探明苏格兰沿海的石炭纪煤炭储量达5.5亿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英国逐步扩展和加强海底煤矿的开发,到1980年又扩大到14个海底煤田,并在距诺森伯兰海岸14千米的海底发现了一个大型海底煤田(储量15亿吨)。采矿工人增加到1.5万多人,年产量由早期的几百万吨增加到1500万吨。
加拿大的海底煤矿主要分布在新斯科舍布雷顺角岛东部地区,储量巨大,仅莫林地区煤炭储量就达20亿吨。该国海底煤矿开发始于19世纪后期。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燃料供应不足,煤炭需求量增加,因而海底煤炭产量大增。之后,由于煤的消费量降低,其开发一度处于半停顿状态。1967年,加拿大联邦立法机构成立了布雷顿公司,煤炭生产量又逐年提高。其开采的3个煤矿(灵根、普林斯、法伦)的产量,1972年120万吨,1983~1984年280万吨,1986~1987年250万吨。随后,开采量逐年递增。
智利的海底煤矿分布在康塞普西翁城以南约40千米处,有两个海底煤田(洛塔和施瓦格尔),年产量一般在85万~100万吨之间,1988年年产煤炭120万吨。目前年产量约200万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80%,采矿工人约5500人。日本的海底煤矿开采可追溯到1860年。之后在北海道和九州岸外相继发现一批新煤田,并投入开发。1972年海底煤矿产量达790万吨(其中池岛产量为130万~140万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40%。1986年,长崎海底煤田投产,其总产量也大幅度增加。日本j井煤矿公司为改善海底煤矿采掘条件,在煤矿上部的海上建立了3个包括矿井和空气循环系统的人工岛。
目前,日本已探明海底煤炭储量约45亿吨,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20%。已建成4个海底煤矿,年产煤炭约1000万吨,占其煤炭总产量的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