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生态旅游业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生态旅游业是在传统大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兴起的,它与人类正在经历的生态时代相适应,代表了旅游发展的新潮流,是旅游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与传统大众旅游业相比,在追求目标、管理方式、受益者和影响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

近年来,国内外组织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依然模糊不清。据不完全统计,国际上与生态旅游相关的概念有140多种,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银行及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的旅游机构提出的生态旅游概念。在国内,相关定义也是数量繁多。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虽然还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阶段,尚未最终达成一致的看法,但在如下几个方面已达成共识:

第一,旅游地主要为生态环境良好、文化气息浓郁的地区,特别是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经营管理者等的环境意识很强;

第三,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小;

第四,旅游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

第五,当地居民能参与旅游开发与管理并分享其经济利益,因而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第六,生态旅游对旅游者和当地社区等能起到环境教育作用;

第七,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是指旅游者基于回归自然、体验古朴文化、保护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等动机,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到自然环境优美或人文气息浓郁的地区进行的以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为客体,并促进旅游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可持续性旅游活动。生态旅游依赖当地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强调保护当地的旅游资源、社会利益。它由主体(生态旅游者)、客体(生态旅游资源)和介体(生态旅游业)等三大要素组成。这三个要素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在一个有机整体中共存,并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稳定关系。2

基本原理承载力原理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循生态规律,具体体现在遵循生态环境承载力这一基本规律上。旅游活动强度和游客进入数量应当控制在资源及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旅游活动强度过大或者游客进入数量过多,对资源和环境会造成较大程度的破坏。

原汁原味原理在开发时要尽量保持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具体表现在不仅保护大自然的原生韵味,而且保护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避免因过度开发造成文化污染和文化扭曲,避免把城市现代化建筑移至旅游景区,保证当地自然与人的和谐意境不受损害,提供原汁原味的真品和精品。

社区居民参与原理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可以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让社区居民从旅游中受益,以增加其自觉保护的动力。

环境教育原理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在旅游区中设计一些能启迪游客环境意识的设施和旅游项目。

资源和文化有价原理在开发生态旅游过程中,必须树立资源环境有价和文化知识有价的观念,并切实付诸实践。分析旅游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其具有可持续利用的潜力。

保护游客的原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保障,应当坚持对游客负责任的态度,为游客提供真实的信息,以保证游客的合法消费权益。3

性质传统旅游业是文化性的经济事业,生态旅游业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强调了生态性,是兼有经济性、文化性和生态性的事业。

经济性生态旅游业是一项高度分散的行业,它由各种大小不同、地点不同、组织类型不同、服务范围不同的企业组成,这些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并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发展生态旅游业不仅能够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而且能促进轻工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对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旅游业从根本上说是一项具有经济性质的服务行业。经济性是生态旅游业的根本性质。

文化性从生态旅游者的角度来看,在整个生态旅游过程中,他们在物质享受的同时得到精神享受,在精神追求中得到物质享受,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因此,生态旅游者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社会文化活动,生态旅游者在生态旅游过程中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增长见识。文化性是生态旅游业的基本性质。

生态性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以协调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内容的新型旅游方式和经营理念,其产业具有生态的性质。生态学的思想是产业运作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相关行业部门的管理与运行都要求生态化,如生态旅游区要实行功能分区管理和旅游容量限制原则;旅行社的导游要有专业知识、环保责任感;吃绿色食品,住宿设施的建设符合生态保护的原则等,生态性是生态旅游的关键性质。1

特点从范围来看,生态旅游业是整个旅游行业的一个分支,它除了具有旅游业的依赖性、敏感性、带动性和涉外性等一般特点外,显著特点有综合性、动态性和可持续性。

综合性生态旅游业是综合性的产业,这是由其生产、产品及效益的综合性决定的。生态旅游业的生产是综合的,需多个相关部门或相关因素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既涉及旅游部门的旅行社、住宿业和交通客运业,又涉及国民经济中的一些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轻工业、建筑业、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和一些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文化、宗教、园林、卫生、科技、邮电、教育、商业、金融、海关、公安、环保、保险等部门或环节。生态旅游业提供的生态旅游产品也是综合的。所凭借的资源既有人文的,又有自然的·,既有历史遗留的,又有今人创造的;所需要的设施条件,既包括旅行社设施,又包括以饭店为代表的餐饮住宿设施和交通客运设施;所提供的服务不是某一单项服务,更不是某一具体物品,而是由吃、住、行、游、娱、购等多种服务项目构成的综合体。其产生的效益也是综合的,追求的是经济、社会、生态及游憩等四大效益的综合。

动态性生态旅游业的动态性表现在空间与时间的动态变化,空间的动态变化主要是指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活动与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即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认识这种动态关系有利于更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旅游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负面作用,以便及时调控;时间的动态变化是指生态旅游业的季节性,这是由生态旅游活动的季节性所决定的,而生态旅游活动的季节性主要是由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条件所造成的。旅游目的地的纬度、地势、气候、海拔等自然条件会引起生态旅游资源的观赏利用价值随季节变化,形成生态旅游产业的旺季、淡季和平季,如滑雪运动一般在冬季才能进行,生态旅游者的增减,造成旺季旅游设施和服务人员不足而淡季却闲置。只有设法缩小淡旺季的差别,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和设施,才能有效地提高生态旅游业的效益。

可持续性随着“持续发展”这一新观念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重视,旅游持续发展也成为受关注的论题,其目标是在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和增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未来发展机会。由于生态旅游方式首先把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放在第一位考虑,重视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和维持措施,强调生态旅游者、社区居民及从业人员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奉献,注重旅游发展与社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被认为是达到旅游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是一种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协调的旅游形式,因此,生态旅游产业具有可持续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