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有机污染物降解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悬浮和溶解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有溶解氧时因需氧微生物作用,氧化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或稳定有机物的过程。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表现为:在水中,发生化学或生物化学转化反应,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而降解,常常表现为自净作用;在大气中,在日照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降解;在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被生物降解或发生化学降解。

有机污染物降解可以使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消失,同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甚至引起水体缺氧、发黑、发臭、死鱼和厌氧菌大量繁殖等2。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降解过程常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式表达为:

式中:C0、Ct—分别为t=0和t=t时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k—为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速率系数;

T —为降解经历时间。

降解过程污染物的稀释降解过程主要是水体对污染物进行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的共同结果:

(1)物理作用主要包括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吸附、沉淀、凝聚等方面,例如高浓度废污水进入水体后,首先会受到水体的混合、稀释,水量越大或径污比越大,稀释效果越好;污染物同时也会被水体中的悬浮物如泥沙所吸附、沉淀,致使污染物浓度下降;

(2)化学作用是污染物与水体组份发生化学反应,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化学作用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分解等方面。例如水体中亚硝酸盐等一些还原性污染物会在氧的作用下,逐步氧化至硝酸盐;一些重金属离子如Fe、Pb等,在碱性水环境条件下(如黄河水体的pH值一般在8.0左右,呈弱碱性),会和水中的OH-结合产生沉淀,使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下降;

(3)水体的生化作用是污染物被水体中各种微生物所分解的过程,如水中的好氧微生物会在氧的作用下,把一些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把氨转化为硝酸盐,使水体得到净化。

影响因素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以垃圾填埋场中有机物的降解为例3。

(1)温度。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很广,约为-5~85℃,根据不同微生物生长温度可以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垃圾填埋场中的垃圾降解一般发生在中温和高温段,中温型最适温度为18~35℃,最高为40~45℃;高温型最适温度为50~60℃,最高为70~85℃。研究认为,垃圾填埋场中30~40℃是最适合微生物产气的温度。

(2)湿度。水的存在是微生物生命活动和垃圾降解过程中的基本条件。填埋场中水的承受范围很广,一般为25%~70%。含水率较高时,容易产生恶臭;而当含水率低时,又不利于垃圾的微生物降解。垃圾降解的最佳含水率为50%~60%,而且含水率越高,产气率越高。

(3)pH值。垃圾填埋场中有机物的降解是通过微生物降解的,而对垃圾降解至关重要的产甲烷菌对pH 值有严格的要求,最佳pH值范围为6.8~7.2,此外,pH值较高时会使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降,较低时又会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4)有机物的组成。在垃圾降解过程中,为满足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垃圾中必须提供足够的C、N和P,一般当C/N在(10~20):1时,有机物的去除率最大。如果C/N过高,细菌所需的N不足,会导致有机酸的累积,抑制产甲烷菌的生长;如果C/N过低,会导致盐的积累,使pH值上升,当pH值超过8以后,又会抑制产甲烷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