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农业地质学(agricaltural geology)是研究农作物(可延伸到各类栽培植物)的地域分布、合理种植、繁茂生长与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关系的科学。由于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岩石能形成不同的地形与土壤,而不同的岩石又含有不同的矿物质元素,其所形成的各种土壤含有的矿物质元素不同,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也有所不同。
起源与发展19世纪中叶法鲁(F.A.Fellow)和李希霍芬(F.V.Richthofen)最早提出农业地质一词,认为土壤由岩石碎屑演化而来。20世纪前40年里,主要研究农业经营和农学中所遇到的地质问题。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全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农业地质逐渐列入环境地质或生态地质范畴。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集中在为农业服务的区域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农药农肥矿产勘查等传统地质领域。20世纪80年代发展为以地层、岩石和地貌等农业背景条件为对象的农业地质研究,探讨特产农作物的不同地质背景及其与某些地球化学元素的关系,以及增产途径。20世纪90年代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渐形成了生态农业地质学。其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①研究开发或改良各种适宜地质环境的农作物;②研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对策;③评价区域农业生态地质条件,揭示各种名、特、优农林生物产品的最佳生态地质环境,以及为发展区域农林产品,对地球表生带进行的最佳改造和利用。
具体应用如陆地碎屑物沉积区岩石较硬,风化为砾石、砂土混杂元壤土,宜生长松树和丛草;砂岩、泥岩互层地区岩石松软,山低谷平坡缓,岩石风化为细屑和壤土,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含钾的花岗岩地区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富含钾的土壤,适宜多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含有云母、石英、斜长石的片岩、片麻岩和变质岩地区,岩石风化形成砂质土壤,结构良好,通气性强,酸碱度适当,可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增强汲取养料的能力,尤适宜苹果树生长。若土壤中某些化学元素不足或过剩,则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如土壤和水源缺乏钙、锌元素的地区,水稻、玉米和小麦会减产;在缺乏硼元素的地方,蔬菜易烂心等等。
意义农业地质学是地学和农学相结合的桥梁:
地学和农学从学科及服务领域都是不同的,但它们都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按科学发展趋势,要求多学科交叉,因为学科交叉本身就是一种科技创新,但是它们必须有可以交叉的空间,能够相互切入,融合一体构造新的学科,又能促进各自的深化和拓宽服务领域。农业地质学就是以土壤研究为主要切入点的农学与地学的交叉,是地学和农学相结合的桥梁。2
对各地区的农业地质状况进行综合研究,有利于对农业进行合理的区划和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在对资源条件不利地区发展作物种植,亦可以采取对应性技术措施减免损失。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