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单叶,全缘,具钻状托叶。
花序总状,腋生;花冠红色或紫红色;每花具1苞片和2枚钻状小苞片;花萼钟状,5裂,萼齿近同形;旗瓣与龙骨瓣约等长;翼瓣较短,其与龙骨瓣皆具长瓣柄和短耳;雄蕊9+1两体,雄蕊管前端弯曲,花药同型;子房线形,无毛,胚珠多数,花柱丝状,与雄蕊共同弯曲,柱头头状。
荚果为不太明显的串珠状,平直或弯曲,节间椭圆体形,不开裂。种子肾形或近正方形,彼此被横隔膜分开。2n=16,28。1
分布情况骆驼刺属有约5种植物。主要分布于北非、地中海、西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克兰。中国仅知骆驼刺 Alhagi sparsifolia Shap1种,该种产内蒙古、甘肃、青海和新疆。生于荒漠地区的沙地、河岸、农田边。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1
下级分类骆驼刺AlhagisparsifoliaShap.1
代表植物骆驼刺AlhagisparsifoliaShap.
半灌木,高25-40厘米。茎直立,具细条纹,无毛或幼茎具短柔毛,从基部开始分枝,枝条平行上升。叶互生,卵形、倒卵形或倒圆卵形,长8-15毫米,宽5-10毫米,先端圆形,具短硬尖,基部楔形,全缘,无毛,具短柄。总状花序,腋生,花序轴变成坚硬的锐刺,刺长为叶的2-3倍,无毛,当年生枝条的刺上具花3-6 (-8) 朵,老茎的刺上无花;花长8-10毫米;苞片钻状,长约1毫米;花梗长1-3毫米;花萼钟状,长4-5毫米,被短柔毛,萼齿三角状或钻状三角形,长为萼筒的三之一至四分之一;花冠深紫红色,旗瓣倒长卵形,长8-9毫米,先端钝圆或截平,基部楔形,具短瓣柄,冀瓣长圆形,长为旗瓣的四分之三,龙骨瓣与旗瓣约等长;子房线形,无毛。荚果线形,常弯曲,几无毛。3
主要价值骆驼刺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用途。幼嫩枝叶为骆驼的重要饲料,牛、羊等家畜亦喜食;也是重要的固沙植物,耐旱,根系能深达地下7-8米,从地下水层中吸收水分;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枝叶能分泌出糖类而凝结其上,干燥后经敲打而脱落,收集之即所谓“刺糖”,为维吾尔族重要民族用药,治疗神经性头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