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城市规划中为抵御地震、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而采取预防措施的规划的通称。主要是四个方面:城市防洪规划、城市防火(消防)规划、城市减轻灾害规划和城市防空规划。1
城市防洪城市防洪是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而采取的各种工程和非工程预防措施。
城市防洪标准是根据城市的重要程度、所在地域的洪灾类型,以及历史性洪水灾害等因素,而制定的城市防洪的设防标准。
城市防洪工程是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性损失而兴建的各种工程设施。
城市防震为抵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及由此而引起的次生灾害,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
城市消防为预防和减轻因火灾对城市造成损失而采取的各种预防和减灾措施。
城市防空为防御和减轻城市因遭受常规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等空袭而造成危害和损失所采取的各种防御和减灾措施。 23
背景从我国城市减灾应急管理的现实需求看学科建设的迫切性表现 在如下方面:
1、我国大部分城市分布在各类致灾因子作用下的多发区,其中60%以上城市的防洪标准低于国家的规定,50万人以上的大中城市有近60%分布在地震烈度Ⅶ度以上地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为灾害与公共卫生事件、恐怖灾害都有增无减,城市复杂的致灾规律及难度维数的提高,使培养并需求专门化高端人才成为迫切需求;
2、2006年随着国务院应急管理规定及应急管理会议的召开,全国大中小城市都在市政府层面上成立了综合减灾管理机构:如政府的应急办,但据本人参与其中的工作、调研及授课,深深感到从事应急管理技术的人员多数为非安全减灾的专业人员,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们基本上不具备必要的城市减灾应急管理的基本素质;
3、在规划实践工作中,如果说规划编制可以靠外援,那么规划实施与管理就要有自己的专门人才了,所以规划设计主管部门缺少专门人才已是应尽快改观的问题。4
原理应急决策原理城市减灾对策有技术性措施和社会性措施两大类,而城市灾害应急决策属社会性措施。它强调城市要建成完整的防灾减灾网络及预警预案,在灾害事故到来时能有效地指挥管理,使政府及公众有充分的时间按预案要求有计划地避难、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及控制灾情,应急决策即按应急法令办事。规划师、建筑师尤其要按防灾要求制定应急规划,如现代化城市应急救灾,必须具有便捷畅通的道路系统,并充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等。这些。在我国目 前的情况下还很欠缺,不少新区规划也缺少此内容。5
综合防护原理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严重城市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后果都不可能是独立或单一现象。因此,应从系统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分析和评价,使之具有总体和综合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城市防灾对策和措施,这就是城市综合防灾。它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城市防护与减灾的综合性原理,本质上是要求建立统一的城市综合防灾体制。对此,不论是对战争的防御,还是对灾害的防抗,都要走上整体化和综合化的道路。鉴于两种灾害有着多方面的共同性,又同样关系到城市总体抗灾抗毁能力的提高,应进一步将城市的防护与防灾功能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统一领导下的城市综合防灾体制。这将使城市在任何情况都处于强有力的防灾体制保护之下,在把握城市危险源的事故;把握灾害事故危险分析技术,加强城市的本质事故与灾害的计量,重在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缺陷提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建立城市防灾应急预案计划的基本思想有两点:其一,必须建立城市的最大风险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把握城市所有灾害状态及其隐患程度,从而模拟出城市在最大危险图景下人员伤亡及其损失度;其二,城市应急预案必须是多方案,必须有对应不同灾种的特性预案,必须是操作性强,并能够分层、分级别管理实施的,否则将无从动作。5要营造建筑的安全小气候,不仅在于建筑本身的安康设计,更在于对周边环境到位的城市安全设计。从城市备灾角度看,现 在的中国城市应考虑设防灾公园,这绝不是要再建什么新设施,而是要在做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时充分考虑其防灾功能。5
建设⑴要进一步研究城市灾害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使之尽快纳入各类城市规划、建筑学及土木工程类专业课题中;
⑵要进一步研究减灾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原则;
⑶进一步改革多少年来我国只重视安全工程的生产类人才的高校培养模式,要加强安全与减灾、安全与环保、自然与社会诸学科的交叉研究,尤其加大对灾害心理与伦理、安全减灾美学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素质;
⑷加强城市灾害学教材的建设,虽然现 在社会上已有多种安全类、减灾类教科书,但它们或陈旧、或缺少教材全面规划,因此从新学科及交叉特性上讲,必须使城市灾害学及其学科体系有相当清晰的逻辑脉络。为此,必须组织编撰一套城市综合减灾及各门类学科安全的书,体现城市灾害学母学科及子学科的体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