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类又称暴龙类(Tyrannosaurs),是暴龙超科的成员之一,一种肉食性动物,攻击也是比较凶猛的恐龙,虚骨龙类中一支凶猛的类群。生存于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的北美、欧洲、蒙古和中国。
简介霸王龙类是肉食性恐龙中体格最大的一类,具有强有力的后肢和长度超过1米的,其领上布满十几厘米长的锋利牙齿。霸王龙名称中的“暴君”之意,就是从它的这种恐怖形象中来的。与异龙类相比,霸王龙类的前肢更加退化,但后肢却变得更长,适合于猛冲出去捕提猜物。恐龙的牙齿容易脱落,但是脱落之后新的牙齿很快就会长出来。所以同一个恐龙个体的牙齿也是长短不一的,霸王龙也不例外1。
形态特征霸王龙类的主要特徵在於宽大沉重的颅骨、短而有力的颈部,以及退化的二指手臂,头骨粗大、颈部短而有力、前肢两指,身表可能覆盖原始羽毛。全世界最完整的暴龙科化石为称为「Jane」,是一只年轻的暴龙(T. rex)。暴龙科最重15.4吨,长度最多15公尺,生活於白垩纪晚期。化石可见於西欧、北美、中亚以及东亚,各地物种不尽相同。最早的祖先来自三叠纪晚期的始盗龙(eoraptor)。
地理位置生存于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的北美、欧洲、蒙古和中国。
发现意义霸王龙类是最引人关注的恐龙类群之一,它不仅包括晚白垩世晚期个体巨大的霸王龙科( Tyrannosaur
rdae)的典型属种,还包含早白垩世甚至晚侏罗世个体小到中等的霸王龙超科( Tyrannosauroidea)的成员。霸王龙科的有效属种仅分布于北美西部和亚洲东部,它们的成年个体体形庞大,长达9~13m;而早白垩世及之前的霸王龙超科的类型,目前发现于亚洲、欧洲和美国,身体全长1.6-5m。关于霸王龙科的起源与演化,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有不同的观点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该科早期类型的化石材料。最近发现于辽宁西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的一件大型霸王龙类化石,为研究霸王龙类的演化、霸王龙科的起源与迁徙等提供了重要信息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岩 - 副研究员 -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