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矿产资源储量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定义

指矿物含量在临界品位以上,并集中埋藏的矿产数量。矿产储量,因揭示程度不同有不同类别,差别很大,矿产储量的划分标准,世界上亦无统一规范,一般多采用三级或五级。根据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的《矿产储量分级暂行规定》,将矿产储量划分四类五级:第一类为开采储量(A1级),采用开采巷道或用钻孔配合开采巷道或钻探网所控制的储量;第二类为设计储量(A2B和C1级),系经过详细勘探,用坑道、钻孔圈定的储量或钻采网所控制的储量;第三类为远景储量(C2级),系根据区域地质储量资料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所确定的分布边界的储量;第四类为地质储量(D级),系根据区域地质测量,矿床分布规律,结合已知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所预测的储量。不同储量级别,其应用价值不同,开采储量和设计储量可作为矿山企业设计、编制建设及生产计划的依据。远景储量和地质储量仅作为编制矿山企业远景发展规划和进一步勘探的参考。1

分类分类依据(1)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分别对应于勘探、详查、普查和预查四个勘探阶段。

①探明的:矿床的地质特征、赋存规律(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连续性依照勘探精度要求已经确定,可信度高;

②控制的:矿床的地质特征、赋存规律(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连续性依照详探精度要求已基本确定,可信度较高;

③推断的: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了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部分,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可信度低。

④预测的: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可信度最低。

(2)根据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3)根据经济意义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经济的(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的生产指标计算的)、边际经济的(接近盈亏边界)、次边际经济的(当前是不经济的,但随技术进步、矿产品价格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可变为经济的)、内蕴经济的(无法区分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2

分类及编码依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及其结果、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并参考美国等西方国家及联合国分类标准,中国将矿产资源分为3大类(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16种类型。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储量基础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是经详查、勘探所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达;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经过勘查而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资源/储量16种类型、编码及其含义列入表1-1。

表1-1 中国固体矿产资源分类与编码表

|| ||

注:表中编码,第1位表示经济意义,即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第2位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即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第3位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其它符号:?=经济意义未定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国家标准我国新的 《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 国家标准,采取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程度和地质可靠程度三维分类模式.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三大类(储量 、基础储量 、资源量 ) 16 种类型。具体如下表。

|| ||

估算方法几何图形法是将矿体空间形态分割成较简单的几何形态,将矿石组分均一化,估算矿体的体积、平均品位、矿石量、金属量等。这种方法对于形态简单、矿化均一的矿体还是很有效。

地质统计学法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作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作为主要工具,对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结构性的变量进行统计学研究,估算时能充分考虑品位的空间变异性和矿化强度在空间的分布特征,使估算结果更加符合地质规律,置信度高,但需有较多的样本个体为基础。勘查过程中,针对矿床的地质特征,运用这种方法,还能制定或检验合理的勘探工程间距。

SD储量计算法以最佳结构地质变量为基础,以断面构形替代空间构形为核心,以spline函数及分维几何学为工具的估算方法,立足于传统的断面法。它适用于不同矿床类型、矿体规模、产状、不同矿产勘查阶段,还可对估算的成果作精度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