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海生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约6 000万年的白垩纪晚期。沧龙类活动于浅海近岸,归属于有鳞目蜥蜴亚目、巨蜥超科沧龙科。该科包括已知的近20个属,最大的体长超过10米。身体细长,头中等大小,颈短粗,尾与身躯等长。行动时身体作蛇状扭曲。四肢鳍状,起掌舵作用。前后足均为 多趾节结构。趾节较多者可达10枚。牙齿锥形,大而尖锐。为当时水中大型凶猛的攻击性动物。沧龙类的化石,主要产自北美和欧洲,亚洲亦有少量记录,中国尚无此类化石发现。1
“沧龙”是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顶级掠食者,甚至连金厨鲨都是它们的食物。
第一具可归类于沧龙的化石,是个破碎的头骨(见右图)。于1766年发现在荷兰南端马斯特里赫特的一个石灰岩矿坑里发现,当时市内的建筑是使用采石场的石灰岩来建造的。
1770年时,当地一个荷兰的陆军外科医生C. L. Hoffmann对石灰岩上的奇怪骨骼有着浓厚的兴趣,开始出钱收集这些化石。在1774年,一个状态良好的头骨被发现,引起大众对于这些骨头的兴趣、争议,认为它们是大洪水时代之前的动物。数年后,法国陆军占领荷兰,化石被送到法国。法国科学家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最初认为这些化石是种鳄鱼,后来认为它们是种巨型蜥蜴。
在1822年,威廉·丹尼尔·科尼比尔(William Daniel Conybeare)将这个化石命名为沧龙(Mosasaurus),以流经马斯特里赫特的默兹河为名。
在1829年,吉迪恩·曼特尔(Gideon Mantell)建立种名,以发现模式标本的C. L. Hoffman医生为名。沧龙的模式标本目前正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展出。3
形态特征目前已知最小的沧龙类是Carinodens belgicu,身长3到3.5米,可能生活于岸边的浅海,用它的球根状牙齿捕抓软体动物与海胆为食。
体型较大的沧龙类似霍夫曼沧龙,极限体长21米,重33吨左右。
头部
比起其他的沧龙类生物,沧龙的头部更加强壮,由于下颚骨头间的关节紧密,因此沧龙无法像早期沧龙类(例如海王龙)般将猎物整只吞下。沧龙的牙齿锐利呈圆锥型,弯曲呈倒钩状,双颚在咬合的同时产生巨大扭力可将猎物拦腰咬断。另外其上颚内部还有一圈内齿用于拖拽食物。科学家推测,沧龙应该是将猎物咬断或撕裂为适当尺寸再吞下,其进食方式类似科莫多巨蜥,只是要血腥的多。
沧龙视觉很弱,但是嗅觉和听觉非常发达。它们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舌头依旧是主要的嗅探器官;它们的耳朵构造特殊,可以把声音放大38倍。科学家由其头部化石推定,沧龙利用上颚侧面与吻部的一组神经侦测猎物发出的压力波,以此确定目标的准确位置,就像今天的虎鲸利用声音定位一样。
肺
沧龙用肺呼吸,一次换气可以在水中停留很长时间。
尾部
沧龙的身体呈长桶状,尾巴强壮,具有高度流体力学性。它的前肢有五趾,后肢有四趾,四肢已演化成鳍状肢,前肢大于后肢,短粗而有力的鳍肢使它可以在水中迅速改变方向,敏捷大大增加。其尾部达到身长的一半,为宽阔平坦的竖桨状,尾椎骨上下都有扩张的骨质椎体,组成了强力的游泳工具。科学家推测,它的行进方式类似于现代的鳄鱼在水中的游泳方式,尾巴像鞭子一样左右摇动,最高速度可能达到30英里/小时(约48.3公里/小时)。这种游泳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快的速度,但是不利于长时间的高速追逐,因此,沧龙是利用隐匿与爆发力猎食的好手。
在约8500万年前,美国的堪萨斯荒原是西部内陆海的海底,是沧龙的领地。那个时候气候更温暖,没有极地冰盖。地球表面80%以上都被海洋所覆盖。
到了19世纪30年代末,一种巨兽的骨骼第一次在北美被发现,这就是沧龙之谜的开始。最早发现沧龙化石的人以为那是鲸鱼化石的一部分,或是一条鳄鱼,不然就是巨型蜥蜴的两颚部分。甚至有人认为它是被中世纪骑士杀死的一条“龙”。最后,一位法国生物学家把它命名为“沧龙”,意为默兹河爬行动物(第一次发现的地址)。
之后,人们渐渐发现,在全球的每个角落都找到了沧龙骨骼化石。由此诞生了一个结论:沧龙曾经称霸整个地球。随后,科学家们揭露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这个海洋头号霸王实际上来自于陆地:一种不起眼的陆地蜥蜴。然而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它们从90厘米的小蜥蜴,长成了21米的巨大沧龙。
演化过程这种海洋掠食王者的祖先来自陆地,只是一种小型蜥蜴——崖蜥。
它们的进化历程一直是个谜,直到1989年达拉斯蜥蜴化石的发现,使得沧龙与其祖先之间失落的演化环节得以合理连接。古海岸蜥推测生存于距今9500万年前,一直面临陆地上的恐龙的威胁,于是它们逃入海洋。
300万年后演化成达拉斯蜥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它们的脚趾变成蹼足,所以再不能在陆地上行动了。600万年的时间,又使他们从一米长的小蜥蜴,变成了19.8的巨大沧龙。
沧龙的发展过程证明了即使在演化中,时机还是最为重要的。浅海水域中温暖的海水创造出丰沛的食物来源,造就了最完美的生存环境。这种蜥蜴在海中开始了它们成就海洋霸主的进化之路。
生活习性海洋中食物充沛,但是竞争激烈。沧龙最主要的食物有蛇齿龙、金厨鲨、海龟、三角龙、薄片龙等。金厨鲨是远古鲨鱼的一种,体长可达到8米,是兼具速度与耐力的中型掠食者。沧龙的体型在演化中逐渐变得庞大,性格愈发凶猛,科学家推测,一只成年沧龙可以对抗几只金厨鲨。在8200万年前,金厨鲨灭绝。
沧龙是中生代所有海洋生物当中最成功的掠食动物。它们在10万年的时间里将竞争对象(也就是以上它的食物)赶尽杀绝,最终成为远古海洋的霸主。
沧龙也以赵冠角龙与三角龙为食物。
发现过程第一个公开的沧龙科化石影响了恐龙化石的发现,并吸引了启蒙时代的注意力到动物化石身上;第一个发现的沧龙科化石在1780年由一群采石场工人在地道里发现,并吸引了马斯特里赫特市的外科医生兼化石猎人C.K.Hoffman的注意,但是化石的所有权归于一个马斯特里赫特市的教士。
Hoffman医生的回应让这个发现著名。当这革命性的影响笼罩着马斯特里赫特市,这个小心藏起的化石据传被装到酒箱里运到巴黎,乔治·居维叶(GeorgesCuvier)在那里可以研究化石;直到1822年,这个称为"马斯特里赫特的巨大动物化石"(LegrandanimalfossiledeMaastricht)的化石被称为Mosasaur(默兹河蜥蜴);在1829年,正式命名为霍氏沧龙(Mosasaurushoffmanni)。数具比"马斯特里赫特的巨大动物化石"还早发现的沧龙类化石,从1770年代起在哈勒姆泰勒斯博物馆展出,直到19世纪才被确认是沧龙类化石。
马斯特里赫特石灰岩岩层因为非常著名,所以白垩纪的最后600万年被称为马斯特里赫特阶。
科学分类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目: 有鳞目 Squamata
亚目: 硬舌亚目 Scleroglossa
科: 沧龙科 Mosasauridae
亚科: 沧龙亚科 Mosasaurinae
属: 沧龙属 Mosasaurus
Conybeare 1822
模式种
霍氏沧龙
Mosasaurus hoffmannii
Mantell, 1829
种
霍氏沧龙 M. hoffmannii Mantell, 1829
密苏里沧龙 M. missouriensis (Harlan, 1834)
M. conodon Cope, 1881
M. lemonnieri Dollo, 1889
M. beaugei Arambourg, 1952
异名
Amphekepubis Mehl, 1930
Baseodon Leidy, 1865
Batrachiosaurus Harlan, 1839
Batrachotherium Harlan, 1839
Drepanodon' Leidy, 1861
Lesticodus Leidy, 1861
Nectoportheus Cope, 1868
Pterycollosaurus Dollo,
产仔区域美国耶鲁大学2015年4月末宣布,一项新研究显示,6500万年前就已灭绝的大型海洋蜥蜴——沧龙,可能在深海而非近海水域产仔。
在线发布于《古生物学》期刊的相关研究,描述了古生物学家对耶鲁皮博迪自然史博物馆中保存的迄今发现的最年轻沧龙的样本的分析。100多年前,这个沧龙幼儿的化石被发现于深海沉积层中,人们曾一度认为这只是一只古鸟类。
科学家表示,与之前的理论不同,这意味着沧龙并非在海滨产卵,或将后代保护在海岸附近的“托儿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