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油气二次运移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相态在二次运移中,油气与水密切共存,除少量的油气以溶解的状态运移外,绝大部分油气以其原有的相态运移。

与初次运移相比,二次运移通道粗,毛细管阻力小,流体压力较低,含盐度较高,油气以游离相为主,气可呈水溶相,浮力为主要运移动力。

油气二次运移的相态有水溶相、游离相和扩散相三种,石油主要呈游离相,少量气溶相和水溶相。天然气主要呈游离相,少量水溶相和扩散相。

油气在二次运移过程中由于温压条件的改变,也会发生相态变化,例如溶解在石油或水中的天然气,从深层运移至浅层或地层抬升后,由于温压的降低会从石油或水中释出,成为独立的气相;深层以气溶相运移的石油,运移至浅层也会发生凝析作用而转变为油相。1

动力和阻力油气几次运移主要受地壳运动所控制。地壳运动不仅能造成油气运移的各种通道,而且影响着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一一浮力、水动力的存在和发展;

1.浮力

油气进入饱含水的储集层之后,由于密度差的原因,油气将受向上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水对石油的浮力可表示为:

式中

——浮力,10-5N;

——连续油块的体积,cm3;

——水的密度,g/cm3;

——水的密度,g/cm3;

2.水动力

水动力主要由沉积盆地中压实水流和重力水流产生。压实水流是在盆地处于持续下沉、大量接受沉积的年轻时期,由不均一的沉积负荷和差异压实作用而产生的水流。水流方向呈离心状,主要是由盆地中心流向盆地边缘,由深处流向浅处。

当储集层出露地表且与大气水相通时,由供水区流到泄水区的水流称为重力水流。水流方向呈向心状,一般由盆地边缘流向盆地中心。

无论是溶解于水的油气,还是呈游离相态的油气,在水动力作用下都可以运移,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运移方一向总是与水流方向一致。

水动力和浮力引起运移的方向既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毛细管力

储集层的孔隙直径大多介于500~ 0.2μm之间,属毛细管孔隙,所以常把储集层的孔隙系统视为一个毛细管系统。该系统的孔隙空间原来多为水所饱和。所以,二次运移主要是非润湿相的油气排替储层中润湿相水的过程。油气在喉道中要驱替其中的水而向前运移,就必须克服毛细管力。所以,通常毛细管力是油气运移的阻力。

浮力、水动力、毛细管力对地下油气二次运移的综合作用,可用流体势来描述,油气总是由高势区向低势区流动。在地质发展历史中、古流体势场的分布和演化受区域构造背景、古水动力条件和流体性质等多种因素所控制。因此,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距离也是变化的。2

方向油气在二次运移过程中,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移,运移的主要方向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如区域构造背景,储集层的岩性、岩相变化,地层不整合,断层,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区域构造背景,即凹陷与隆起区的相对位置及其发展历史。通常位于凹陷附近的隆起斜坡带,易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其中长期继承性的隆起带最为有利。如大庆长垣是位于齐家一古龙和三肇两个生油凹陷之间的隆起带,生成的石油运移至大庆长垣,聚集成大庆油田。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的一些油气田,如胜沱、东辛、现河庄、梁家楼、纯化、小营、平方王、林樊家、尚店、滨南、单家寺、利津、宁海等油田,即呈环带状分布在主要生油区——利津洼陷周围的隆起带及斜坡带。

距离油气运移的距离是生油凹陷到油气藏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可长可短,主要受其地质条件控制。如果储集层的岩性、岩相变化小,横向分布稳定,储集层物性好,均质性强或具有不整合面、断裂带等有利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有充足的促使油气运移的动力条件,油气可以远距离运移,最大可达百余公里;否则,运移距离较短,只有几公里。一般情况下,海相盆地中油气运移距离较大,而陆相盆地中油气运移距离较小。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油气田,多靠近生油凹陷分布,油气运移的距离较短,二般都在50 km以内,运移距离最大的是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但也只有80km左右。2

流动类型二次运移的流动类型有:渗流、浮力流、扩散流。渗流是地层孔隙中流体在压差或势差作用所发生的流动,为单相渗流或多相渗流,呈连续状流动。浮力流指油气在密度差作用下,在地层孔隙水中的上浮;为自由上浮或限制性上浮,呈断续状流动。扩散流是流体在浓度差作用下所产生的分子扩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