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多疣狭口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分类地位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两栖纲

目:无尾目

科:姬蛙科

属:狭口蛙属

种:多疣狭口哇

形态特征雄蛙体长约42毫米,雌蛙体长49毫米左右。头小,头宽略大于头长;吻短而圆;鼓膜不明显。皮肤较粗糙,背面有许多小疣;腹面光滑。体背橄榄绿色或灰棕色,杂有黑点;腹面米黄色。雄蛙有单咽下外声囊。繁殖期5-6月,卵单生。国内分布在四川、贵州和云南,栖息在海拔1100-2300米的山区池塘、水沟或潮湿草丛。

体形中等.吻短而圆。吻棱不显,鼻孔略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距或大于上眼睑之宽;鼓膜不显著,无犁骨齿。内鼻孔后缘有显著的嵴棱,舌大,后端无缺刻。前肢较长;指端钝圆而不膨大。雄性指端背面有4—6枚骨质疣突;指较扁而长,第一、二、四指几等长;关节下瘤发达,一般有指基下瘤,有小而明显之掌突2或3个。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腋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胫为体长的1/3,足比胫长I趾端圆,雄蛙蹼发达,蹼成圆扇状,除第一、五趾外,蹼均以缘膜达趾端;雌蛙约半蹼l关节下瘤小;内外饿突均极发达,内踱突大,斜置,外踱突较小,平置。1

皮肤较粗糙,背部有许多小疣.近脊中线小疣多为长形,断续成纵行排列l背正中常有一细棱,由吻端到肛部I体侧疣圆I枕部有一横肤沟I颞褶厚,腹面皮肤平滑;肛门周围有很多疣粒。1

生活时颜色有变异,背部一般呈橄榄绿色或棕灰色,上面有黑点,大小及数量均不等,有时体侧也有黑点t少数标本肩部颜色略浅,但没有象北方狭口蛙或四川I狭口蛙那样肩部所有的显著的宽浅色花斑.腹部乳黄色l雄蛙咽喉部满布紫灰和绿黄色斑点。雌性咽喉部及腹部乳黄色。液浸标本背部棕色或棕灰色,在疣上或疣附近常有黑斑点l腹部灰白色,少数标本胸腹部也有花斑。雄性咽喉部色深。1

生活习性多疣狭口蛙每年4-5月雨季来临时出蛰,9月中下旬即入眠,活动周期较短。主要栖息于水塘、菜地及路旁的排水沟中。属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种,昆明是多疣狭口蛙模式标本产地。多疣狭口蛙原是昆明城郊农田、水塘和沟渠的常见蛙类。

繁殖多疣狭口蛙Kaloula verrucosa于雨季前出蛰,雨季结束后即入眠,生活习性较其他无尾类特殊。多疣狭口蛙繁殖时间与雨季来临迟早、雨季持续时间及降水时间间隔等因子相关。其抱对产卵行为多发生于夜间至翌日上午。繁殖前、繁殖期和繁殖后的雌雄性比分别为1:4,1:7和3:2。繁殖期的产卵量与雌性个体体长呈极显著关系。体长大于47mm的雌性个体每年产卵2次,而小于47mm的个体产卵1次。卵分批产出,每批约30粒左右,产卵持续时间长短受人类活动影响。繁殖过程中雌雄性比的变化与雄蛙多次进入繁殖场和入眠时间较早有关。少量多次产卵是为避免水塘干涸造成卵与蝌蚪大批量死亡的一种适应。卵呈漂浮状,有利于孵化和加速发育,避免临时水塘干涸对其种群生存的威胁。

生态资料在昆明、下关、安宁等地采到的标本多于夜间寻其“哇一嗡一”的叫声而获,多采于水塘、菜地排水沟、路旁水沟、潮湿的水草间等处。常浮于水面或将头露出水面,捕捉时能潜入水下,但即刻又将头部露出。1 980年5月30日,在昆明采到一雌体标本,整个腹部怀满卵,卵直径1.5mm左右衲物极棕黑色,植物极乳黄色。2

分布信息为姬蛙科狭口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常生活于水塘、菜地排水沟、路旁水沟以及潮湿的水草间。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1800至21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昆明。

主要分布省份:四川 贵州 云南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草海 大围山 铜壁关